浙江衢州-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項目選址及實施主體
項目建設地點為浙江省衢州市綠色產業集聚區,項目實施主體為公司全資子公司中來光能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2、項目備案情況
根據浙江省衢州市集聚區經發局出具的《浙江省工業企業“零土地”技術改造項目備案通知書(項目代碼:2018-330800-38-03-011550-000)》,本項目已完成立項備案手續。
3、項目建設周期及效益情況
本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24個月,預計本項目正常達產后可形成年均銷售收入約201,000萬元、年均稅后利潤約20,252.00萬元,內部收益率約17.53%,預期經濟效益良好。
二、本次資金投資項目的背景
(一)光伏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光伏產業是目前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大力主導的新興能源經濟支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政府為了改善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先后制定了針對本國實情且較為系統的光伏產業發展計劃和相關扶持政策,光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預測,至205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全球發電量的25%,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能源資源之一。根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國際能源署等機構公開數據統計,2013-2017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逐年增長,年均增長率為26.71%。據GTM?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分別達到99GW、106GW,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光伏產業也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新能源產業之一,近年來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10年至2015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規模由26萬千瓦增長至4,318萬千瓦,年均增長率為177%。到202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規模將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為6,000萬千瓦,光伏電站發電規模為4,500萬千瓦,光熱發電規模為500萬千瓦。
(二)技術革新持續推進,光伏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以技術進步推動成本下降是光伏產業發展的內源性動力。近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如“領跑者”計劃等政策的落地實施,促進了高質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帶動了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提高了光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以光伏電池這一重要產業鏈環節為例,當前技術發展思路主要為提高轉換效率和降低產品成本。
根據2018年1月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牽頭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預測,得益于技術的不斷革新,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將會持續提高,組件成本逐漸下降。
三、本次資金投資項目的必要性分析
(一)順應國家產業政策,推動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升級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立足于推動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升級。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優化太陽能開發布局,優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光伏發電力爭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2017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應用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7%和?17.8%以上,技術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和單晶硅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8%和18.9%以上。
行業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將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加快技術進步,同時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并促進整體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未來幾年,集成高性能光伏電池的分布式光伏項目預計將成為國家產業政策的著力點。公司本次擬建設的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項目,是在前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年產2.1GW?N型雙面太陽能電池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技術、提高光電轉換效率,更加適應分布式光伏項目的發展趨勢。
(二)抓住光伏市場的發展機遇,實現公司戰略發展目標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立足于光伏產業,一直致力于背膜的研發和生產,公司背膜業務的產能、銷量及市場占有率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16?年,基于對光伏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審慎研判,公司提出在夯實太陽能電池背膜業務的基礎上,布局?N?型單晶太陽能電池領域,實現從“太陽能配件專業供貨商”到“以光伏背膜業務為基礎業務,重點發展高效電池業務,加速推進光伏應用系統業務”的戰略轉型,構建以“光伏輔材、高效電池、光伏應用系統”聯動發展的產業生態鏈運營模式。前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年產2.1GW?N型雙面太陽能電池項目”,截至2017年末已建成并投產7條生產線,訂單量穩步上升。通過對未來市場的審慎評估,公司認為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具有較大市場空間與投資價值。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基于自身結構特性,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溫度系數低、光衰減系數低、弱光響應好等優勢,是未來太陽能電池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公司在?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市場地位,進而實現公司既定的戰略發展目標。
四、本次資金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符合技術發展趨勢及應用方向
在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路線中,低成本、高轉換效率一直是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的重點。伴隨硅料價格的持續下降,單晶電池的市場規模逐漸提升。目前,市場上的單晶電池以P型單晶電池為主,轉換效率為19.5%左右,然而現有P型單晶電池由于自身材料的限制,已逐漸面臨轉換效率瓶頸。與P型單晶電池相比,N型單晶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溫度系數低、光衰減系數低、弱光響應好等優勢。另一方面,就?HJT、HBC?產品而言,目前普遍存在技術工序繁雜、良品率低、成本高昂等因素,距實現產業化量產還有較大距離。
晶硅電池技術發展路線和轉換效率情況如下:
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采用超薄二氧化硅隧道層和摻雜多晶硅形成的隧道結來鈍化晶體硅界面,能有效避免少子復合,促進多子的傳輸,顯著提高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的轉換效率可達到23%,是目前轉化效率較高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結構之一。此外,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與N-PERT雙面電池生產線相兼容,通過對N-PERT雙面電池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可實現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的規模化生產。
(二)公司具備量產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的核心技術和制作工藝
在?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領域,公司擁有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并與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共同致力于N型高效晶體硅電池領域的工藝技術開發。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公司掌握了?N?型單晶雙面電池的核心生產技術和制作工藝。截至?2017?年末,公司已獲得高效電池相關專利?39?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0項。同時,公司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已經通過了德國TUVRheinland、TüVNORD、加拿大CSA、迪拜DEWA等國內外多家權威機構的認證。
面對高效電池量產化面臨的多晶硅厚度、超薄氧化層厚度、多晶硅摻雜濃度和退火時間等技術難題,公司通過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技術與離子注入技術相結合的工藝路線,完善了?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的制作流程,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的生產成本得以下降,良品率得以提升,達到了大規模量產的技術水平。
(三)良好的客戶積累為本次募投項目未來的市場開拓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司前次資金投資項目“年產2.1GW?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項目”正在順利實施,該項目總投資165,832萬元,共建設14條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截至2017年末,已建成并投產7條產線,擁有1.05GW的電池產能。公司N型單晶雙面電池產品獲得了熊貓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0686.HK)、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SH.600089)、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1250.HK)等國內重要新能源企業的廣泛認可,為未來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市場開拓奠定了較好的客戶基礎和市場認可度。同時,公司將通過在太陽能電池背膜業務領域積累的長期客戶資源,進一步拓展營銷渠道,持續提高公司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