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國際企業項目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案例
東湖高新合肥國際企業項目中心項目
1、項目概況
東湖高新合肥國際企業項目中心項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總用地面積 95,731.99 ㎡,總建筑面積 225,965.92 ㎡,其中地上計 容建筑面積 182,340.27 ㎡,主要用于建設研發辦公用房和服務配套用房;不計容 建筑面積 43,625.65 ㎡,主要為地下車庫及設備用房建筑。
項目由合肥東湖高新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運作,旨在打造集戰略新興產業與市服務業于一體的綜合型現代產業園區,用以滿足于省內外及新站區周邊眾創孵化、加速成長及成 熟型總部經濟等各階段企業發展需求。本項目總投資為 66,177.38 萬元,擬使用 募集資金投入 41,000.00 萬元。
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按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立足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圍繞“一帶 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因業布局、因 時施策,加快形成點面結合、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協調共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格局。東湖高新合肥國際企業中心項目將有力支持新站區發展成為國家層面 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標志性產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集群。
(2)落實“雙創”精神,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
近年來“雙創”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促進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支撐。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適應經濟發展新常 態的大背景下,需進一步加快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快轉變政府 職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有效整合資源,集成落實政策,完善服務模式,培 育創新文化,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項目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重 要舉措就是構建一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服務社區,為大眾創新創業 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項目的建設增強了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小企業的孵化力度,加速推 進應用研究發展之路。同時通過提高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規模, 有利于促進開發區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
3、項目可行性分析
(1)本項目的實施受到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根據《合肥市“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合肥明確在十三五期間, 6 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經濟、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大新興 產業,力圖到 2020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實現雙跨越,產值達到 7000 億元;同時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等 4 個在國際 上有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基地。
2018 年,合肥市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三重一創”建設的實施意見》、《合 肥市支持“三重一創”建設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從產業集聚發展、企業成長、 創新研發等各個方面予以支持,同時建立了完善的資金支持體系。 合肥國際企業中心項目定位為集科技創新、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 業,以及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等都市服務業于一體的綜合型現代產業園區,承載 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創新孵化等功能,用以滿足于省內外及新站區周邊眾創孵化、 加速成長及成熟型總部經濟等各階段企業發展需求。
(2)本項目是公司戰略發展規劃重點
合肥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融入“長三角”、加盟“長江中游城市群”、銜接“中 原經濟區”,具有重要的區域價值優勢。東湖高新成立以來,秉承“研究產業、服 務產業、投資產業”理念,探索“以產興城”、“以城促園”的產城一體化發展模式; 并圍繞“長江經濟帶”,完成了武漢、長沙、合肥、杭州以及重慶的產業布局;同 時將以這些城市的科技園區項目為載體,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信息共享、經 驗交流,搭建助力城市與企業跨區域合作、協同發展的平臺,促進區域產業發展。 合肥國際企業中心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公司環“長江經濟帶”的產業布局,拉 動區域經濟發展。
4、項目投資概算
項目總體開發建設周期為 5 年,總投資使用計劃為 6 年,總投資金額66,177.38 萬元。
5、項目的經濟效益
項目總體開發建設周期為 5 年,該項目部分銷售,部分自持,內部收益率為 8.40%(稅后),項目投資回收期為 9.36 年(稅后)。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