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2023年是中國旅游業經歷三年疫情之后的復蘇振興之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局之年。在這一年里,中國旅游業有哪些發展現狀和特點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旅游市場規模和結構
- 旅游產業發展和創新
- 旅游政策和環境
## 旅游市場規模和結構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回暖,國內旅游人數23.84億人次,同比增長63.85%;國內旅游收入2.3萬億元,同比增長96.58%。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60億人次,同比增長30%;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6.5萬億元,同比增長35%。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經濟的穩步恢復、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政府鼓勵旅游消費的政策。
2023年上半年,中國入境外國游客人數900萬人次,同比下降50.5%;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4037萬人次,同比下降4.8%。預計全年入出境旅游人數約4630萬人次,同比下降約5%。這一下降主要受到國際疫情的影響,以及出入境政策的限制。
從旅游市場的結構來看,2023年呈現出以下特點:
-
近程化、本地化、周邊化出行成為主流。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和防控措施的影響,居民出行更趨謹慎和靈活,選擇就近、短途、低風險的目的地和方式。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在線旅游用戶規模達4.23億人,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線上線下消費邊界逐漸模糊,本地游、周邊游、近郊游等近程化出游特征依舊顯著。
- 多樣化、個性化、體驗化消費成為趨勢。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文化需求多元化,旅游消費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等領域,而是向非傳統的旅游領域擴展,如冰雪旅游、社群旅游、夜間旅游、輕體重文等業態加速興起。同時,居民對于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安全、舒適度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
-
節假日、周末、工作日出行差異化明顯。由于居民休閑時間的增加和工作方式的靈活性,節假日、周末、工作日出行呈現不同的特點。節假日出行更傾向于遠程、長途、跨省的目的地和方式;周末出行更傾向于近程、短途、省內的目的地和方式;工作日出行更傾向于本地、微距離、休閑性質的目的地和方式。
## 旅游產業發展和創新
2023年,中國旅游產業在經歷了三年的深度調整和重塑后,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通過不斷的創新和轉型,適應了市場的變化和需求的升級。旅游產業的發展和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住宿產業格局呈現頭部效應不斷強化。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1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國星級酒店共有2.6萬家,房間數達到260萬間,同比分別增長5.4%和6.2%。從全球酒店排名看,我國酒店集團排位不斷上升,如華住、錦江、綠地等。同時,頭部酒店集團也加快了品牌創新和布局優化,如攜程推出攜程度假農莊、同程收購云南紅土航空股權等。
- 旅行服務商經歷了疫情發生以來最難熬的一年。由于國內外旅游市場的低迷和政策的限制,傳統的旅行社、導游等行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為了生存和發展,旅行服務商積極自救,通過轉型升級、產品創新、服務優化等方式,尋求新的機遇。如馬蜂窩聚焦本地游,瞄準“旅游+社群經濟”,開展了近一年的“周末請上車”活動;飛豬推出新品欄目—“奇妙之旅”,每周探索小眾目的地的旅行玩法等。
-
從風景到場景正在成為旅游景區、主題公園與旅游度假區發展的新方向。近距離的出行、高頻次的休閑、多場景的消費,成為疫情以來節假日旅游市場的顯著特征。場景融入風景,旅游景區和目的地發展呈現新格局。如北京杜威中心的梵高和莫奈的光影藝術大展、嘉興的歌斐頌巧克力小鎮、蚌埠的禾泉山莊、上海春秋的建筑可閱讀、城市微旅游等。這些不是傳統的景區,而是全新的消費場景,強調文化引領和科技賦能,由需求側來定義旅游景區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 旅游政策和環境
2023年,中國政府對于旅游業的扶持政策由“托底”轉向“托舉”,各地爭相通過旅游優惠穩定基礎市場,為旅游業復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旅游業恢復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如《關于進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擴大提質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等。這些政策文件涉及了旅游市場秩序、旅游消費券、旅游扶貧、旅游人才培養、旅游安全等方面,為旅游業的規范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導和支持。
-
地方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旅游業復蘇的政策措施。如北京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擴大提質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優化文化和旅游消費環境、創新文化和旅游消費產品和服務等內容;上海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打造國際文化都市、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構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目標;廣東省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打造國際一流灣區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培育國家文化和旅游強省等任務。
-
國際層面積極參與全球旅游業恢復和發展的合作機制。如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了《中國-東盟國家2023-2025年度文化合作計劃》,加強在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創意產業、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合作;中國與歐盟國家簽署了《中歐綠色合作伙伴關系聯合聲明》,推動在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應對等領域的合作;中國與非洲國家簽署了《中非團結抗疫行動計劃》,支持非洲國家應對疫情挑戰,恢復經濟社會發展。
綜上所述,2023年中國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可以看出中國旅游業在經歷了三年的疫情沖擊后,已經逐步走出低谷,迎來了復蘇振興的機遇期。在政府的扶持下,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旅游政策環境不斷改善。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為全球旅游業恢復和發展做出貢獻。未來,中國旅游業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方向,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以開放包容為基本原則,以共建共享為根本目標,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飛躍。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