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趨勢城市商業銀行市場運行現狀及發展環境
產業洞察 2023-10-24 07:17:25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城市商業銀行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為城鄉居民、中小企業和地方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環境,并展望2023年的發展趨勢。
## 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134家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包括19家民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為49.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重為13.15%。城市商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326.83億元,同比增長6.64%,實現凈利潤2553.14億元,同比增長11.6%。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5%,較2021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91.62%,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城市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76.81%,高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3.96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1%和10.42%,持續滿足監管要求。
從業務結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以貸款為主要資產,以存款為主要負債。截至2022年末,城市商業銀行貸款余額占總資產的比重為51.78%,較2021年上升0.44個百分點;存款余額占總負債的比重為67.91%,較2021年下降0.28個百分點。從貸款類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以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民營企業貸款、制造業貸款、科創金融貸款、綠色金融貸款等為重點領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存款類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以儲蓄存款、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等為主要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從經營模式來看,城市商業銀行秉承“服務城鄉居民、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市場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積極轉型發展。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深耕本地市場,深化客戶經營,將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另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拓展跨區域市場,加強合作聯動,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
## 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環境
### 政策環境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圖景,為城市商業銀行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遵循。在政策層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措施,包括:
-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質效。
-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出臺了《關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建立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提高金融市場的開放度和活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服務效率、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和監管協調等五大任務,為城市商業銀行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取消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等設立限制,放寬外資在銀行理財、財富管理、貨幣經紀等領域的準入條件,支持境內外金融機構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開展合作等十一項措施,為城市商業銀行拓展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 經濟環境
2022年,我國經濟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經濟環境將呈現以下特點:
- 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國家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培育壯大新動能,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時,國家也將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經濟韌性和動力。
- 經濟增長將更加平衡。國家將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重大戰略,促進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和互補發展;同時,國家也將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 經濟開放將更加深入。國家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同時,國家也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跨境支付體系,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 社會環境
2022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年。在這一歷史時刻,全國人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社會環境將呈現以下特點:
- 社會信用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將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提高信用監管和服務水平,打擊失信行為,激勵守信行為,營造誠信經營的社會氛圍。
- 社會保障體系將進一步健全。國家將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福祉。
- 社會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國家將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分配優化,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消費能力和意愿;同時,國家也將培育新型消費模式和熱點,如網絡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豐富消費內容和形式。
### 技術環境
2022年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一年。國家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技術環境將呈現以下特點:
- 金融科技將快速發展。金融科技是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改造和創新金融業務的過程和模式。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和風險,拓展金融服務的范圍和深度。
- 金融安全將面臨挑戰。隨著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金融業務的復雜性和敏感性也隨之增加,給金融安全帶來了新的威脅和挑戰。如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有效應對。
- 金融監管將適應變化。為了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和需求,金融監管部門也將不斷完善和創新監管理念和手段,如采用監管沙盒、監管科技等方式,實現對金融科技的有效引導和規范。
## 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
綜合分析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環境,可以預見2023年城市商業銀行將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 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城市商業銀行將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打造差異化和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 優化客戶結構和服務模式。城市商業銀行將繼續以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為主要定位,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和潛力,提供精準和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將積極拓展新興客群和新領域,如科技創新企業、新型消費者、綠色產業、養老金融等,實現客戶結構的多元化和平衡化。
- 強化風險防控和合規管理。城市商業銀行將在堅持底線思維的基礎上,加強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和處置,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將加強合規管理,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防范各類合規風險。
- 拓展多元化資金來源和利用渠道。城市商業銀行將積極利用債券、同業存放、同業拆借、理財產品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優化資金結構和成本。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將積極利用資產證券化、信貸轉讓、委托貸款等多種方式投放資金,優化資產配置和收益。
總之,2023年是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一年。城市商業銀行將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堅持穩健經營,積極轉型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地方經濟、服務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 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134家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包括19家民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為49.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重為13.15%。城市商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326.83億元,同比增長6.64%,實現凈利潤2553.14億元,同比增長11.6%。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5%,較2021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91.62%,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城市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為76.81%,高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3.96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1%和10.42%,持續滿足監管要求。
從業務結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以貸款為主要資產,以存款為主要負債。截至2022年末,城市商業銀行貸款余額占總資產的比重為51.78%,較2021年上升0.44個百分點;存款余額占總負債的比重為67.91%,較2021年下降0.28個百分點。從貸款類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以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民營企業貸款、制造業貸款、科創金融貸款、綠色金融貸款等為重點領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存款類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以儲蓄存款、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等為主要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從經營模式來看,城市商業銀行秉承“服務城鄉居民、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市場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積極轉型發展。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深耕本地市場,深化客戶經營,將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另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拓展跨區域市場,加強合作聯動,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
## 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環境
### 政策環境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圖景,為城市商業銀行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遵循。在政策層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措施,包括:
-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質效。
-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出臺了《關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建立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提高金融市場的開放度和活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服務效率、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和監管協調等五大任務,為城市商業銀行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取消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等設立限制,放寬外資在銀行理財、財富管理、貨幣經紀等領域的準入條件,支持境內外金融機構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開展合作等十一項措施,為城市商業銀行拓展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 經濟環境
2022年,我國經濟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經濟環境將呈現以下特點:
- 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國家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培育壯大新動能,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時,國家也將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經濟韌性和動力。
- 經濟增長將更加平衡。國家將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重大戰略,促進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和互補發展;同時,國家也將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 經濟開放將更加深入。國家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同時,國家也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跨境支付體系,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 社會環境
2022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年。在這一歷史時刻,全國人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社會環境將呈現以下特點:
- 社會信用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將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提高信用監管和服務水平,打擊失信行為,激勵守信行為,營造誠信經營的社會氛圍。
- 社會保障體系將進一步健全。國家將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福祉。
- 社會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國家將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分配優化,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消費能力和意愿;同時,國家也將培育新型消費模式和熱點,如網絡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豐富消費內容和形式。
### 技術環境
2022年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一年。國家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技術環境將呈現以下特點:
- 金融科技將快速發展。金融科技是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改造和創新金融業務的過程和模式。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和風險,拓展金融服務的范圍和深度。
- 金融安全將面臨挑戰。隨著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金融業務的復雜性和敏感性也隨之增加,給金融安全帶來了新的威脅和挑戰。如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有效應對。
- 金融監管將適應變化。為了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和需求,金融監管部門也將不斷完善和創新監管理念和手段,如采用監管沙盒、監管科技等方式,實現對金融科技的有效引導和規范。
## 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
綜合分析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環境,可以預見2023年城市商業銀行將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 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城市商業銀行將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打造差異化和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 優化客戶結構和服務模式。城市商業銀行將繼續以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為主要定位,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和潛力,提供精準和定制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將積極拓展新興客群和新領域,如科技創新企業、新型消費者、綠色產業、養老金融等,實現客戶結構的多元化和平衡化。
- 強化風險防控和合規管理。城市商業銀行將在堅持底線思維的基礎上,加強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和處置,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將加強合規管理,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防范各類合規風險。
- 拓展多元化資金來源和利用渠道。城市商業銀行將積極利用債券、同業存放、同業拆借、理財產品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優化資金結構和成本。同時,城市商業銀行也將積極利用資產證券化、信貸轉讓、委托貸款等多種方式投放資金,優化資產配置和收益。
總之,2023年是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一年。城市商業銀行將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堅持穩健經營,積極轉型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地方經濟、服務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