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產業洞察 2023-10-30 08:27:52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智能倉儲是指運用軟件技術、互聯網技術、自動分揀技術、光導技術、射頻識別 (RFID)、聲控技術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設備對物品的進出庫、存儲、分揀、包裝、配送及其信息進行有效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智能倉儲系統主要包括識別系統、搬運系統、儲存系統、分揀系統以及管理系統。

近年來,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迅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市場需求的推動。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一、政策背景
為了促進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的規范和快速發展,國家發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
- 《關于加快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物流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動物流設施設備智能化改造升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 《關于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智慧物流體系,推動物流基礎設施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
- 《關于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提高制造業附加值和競爭力。
這些政策為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和支持,也為行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和動力。
二、市場規模
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和GGII的數據,2014-2022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受疫情的催化作用以及人力成本的日益攀升,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據GGII數據,2021年智能倉儲市場規模1260億元,同比增長28.49%,2022年預計將達1450億元。
從智能倉儲設備的滲透率來看,目前中國智能倉儲行業滲透率較低。據京東物流研究院數據,目前約49%的企業未使用智能倉儲設備。這說明中國智能倉儲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三、競爭格局
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競爭格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區域分布:從產業鏈企業區域分布來看,智能倉儲產業鏈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和廣東地區,其次是在福建、浙江和上海等地區;其余地方,如安徽、陜西等省份也有部分企業分布。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北京等地代表性企業較多,如音飛存儲、瑞晟智能、今天國際、德馬科技等。
- 企業規模:從企業規模來看,中國智能倉儲行業企業規模差異較大,有少數大型企業和眾多中小型企業。根據GGII發布的“2022年中國物流倉儲自動化供應商營收TOP20排行榜”,諾力股份、中科微至、昆船智能位列前三名,營收分別為17.6億元、15.5億元和13.9億元。而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2013-2023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企業注冊量持續增長,其中2022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超6100家。
- 產品類型:從產品類型來看,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產品主要包括輸送機、分揀機、AGV、堆垛機、穿梭車、叉車等硬件設備和WMS、WCS等軟件系統。不同的產品類型有不同的技術難度和市場需求,一般來說,軟件系統的技術難度較高,但市場需求較大;硬件設備的技術難度較低,但市場需求較小。因此,不同的產品類型也決定了不同的競爭策略和優勢。
四、發展趨勢
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龍頭化:隨著行業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行業將出現一批具有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跨界合作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形成穩定的品牌效應和客戶忠誠度。
- 差異化:隨著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行業將出現更多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通過提供定制化、一體化、智慧化等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提升客戶價值和滿意度。
- 國際化:隨著國際市場的開放和合作,行業將出現更多的國際化企業,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跨國項目合作、海外市場拓展等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促進國際交流和合作。
- 服務化:隨著服務意識的提高和服務模式的創新,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服務化企業,通過提供維護保養、運營管理、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和效益,實現從產品銷售到服務提供的轉變。
- 智慧化:隨著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智慧化產品和系統,通過運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智能倉儲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實現從傳統倉儲到智慧倉儲的轉變。
綜上所述,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進步,但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未來,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為中國物流業和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近年來,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迅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市場需求的推動。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一、政策背景
為了促進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的規范和快速發展,國家發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
- 《關于加快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物流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動物流設施設備智能化改造升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 《關于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智慧物流體系,推動物流基礎設施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
- 《關于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提高制造業附加值和競爭力。
這些政策為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和支持,也為行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和動力。
二、市場規模
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和GGII的數據,2014-2022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受疫情的催化作用以及人力成本的日益攀升,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據GGII數據,2021年智能倉儲市場規模1260億元,同比增長28.49%,2022年預計將達1450億元。
從智能倉儲設備的滲透率來看,目前中國智能倉儲行業滲透率較低。據京東物流研究院數據,目前約49%的企業未使用智能倉儲設備。這說明中國智能倉儲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三、競爭格局
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競爭格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區域分布:從產業鏈企業區域分布來看,智能倉儲產業鏈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和廣東地區,其次是在福建、浙江和上海等地區;其余地方,如安徽、陜西等省份也有部分企業分布。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北京等地代表性企業較多,如音飛存儲、瑞晟智能、今天國際、德馬科技等。
- 企業規模:從企業規模來看,中國智能倉儲行業企業規模差異較大,有少數大型企業和眾多中小型企業。根據GGII發布的“2022年中國物流倉儲自動化供應商營收TOP20排行榜”,諾力股份、中科微至、昆船智能位列前三名,營收分別為17.6億元、15.5億元和13.9億元。而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2013-2023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企業注冊量持續增長,其中2022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超6100家。
- 產品類型:從產品類型來看,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產品主要包括輸送機、分揀機、AGV、堆垛機、穿梭車、叉車等硬件設備和WMS、WCS等軟件系統。不同的產品類型有不同的技術難度和市場需求,一般來說,軟件系統的技術難度較高,但市場需求較大;硬件設備的技術難度較低,但市場需求較小。因此,不同的產品類型也決定了不同的競爭策略和優勢。
四、發展趨勢
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龍頭化:隨著行業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行業將出現一批具有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跨界合作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形成穩定的品牌效應和客戶忠誠度。
- 差異化:隨著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行業將出現更多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通過提供定制化、一體化、智慧化等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提升客戶價值和滿意度。
- 國際化:隨著國際市場的開放和合作,行業將出現更多的國際化企業,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跨國項目合作、海外市場拓展等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促進國際交流和合作。
- 服務化:隨著服務意識的提高和服務模式的創新,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服務化企業,通過提供維護保養、運營管理、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和效益,實現從產品銷售到服務提供的轉變。
- 智慧化:隨著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智慧化產品和系統,通過運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智能倉儲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實現從傳統倉儲到智慧倉儲的轉變。
綜上所述,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進步,但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未來,中國智能倉儲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為中國物流業和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