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產業洞察 2023-11-01 07:42:53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煤炭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煤炭行業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經歷了從粗放式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實現了從人工和半機械化到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進步,不斷提高了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潔、低碳利用水平。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煤炭行業也需要不斷適應變化、把握規律、創新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2023年煤炭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產量和消費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原煤產量預計達到46.5億噸,同比增長2%。其中,無煙煤產量約為22.5億噸,同比增長1.5%;煙煤產量約為20.5億噸,同比增長2.5%;褐煤產量約為3.5億噸,同比增長1%。全國原煤產量的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省份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七成。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預計達到48億噸,同比增長1.5%。其中,電力行業消費量約為25.5億噸,同比增長2%;鋼鐵行業消費量約為7.5億噸,同比增長1%;化工行業消費量約為4.5億噸,同比增長2%;建材行業消費量約為3.5億噸,同比增長1%;其他行業消費量約為7億噸,同比增長1%。全國煤炭消費量的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和西南地區,其中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份的消費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近四成。
綜上所述,2023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態勢,但仍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缺口。主要表現在:一是無煙煤供不應求,需依賴進口補充;二是優質動力用煤供應不足,需加強調運調配;三是部分地區和季節性用煤需求旺盛,需加強儲備保障。
二、價格和利潤
根據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數據,2023年全國動力用無煙塊煤平均價格預計為800元/噸,同比上漲8%;動力用無煙末粉平均價格預計為700元/噸,同比上漲7%;動力用褐末粉平均價格預計為400元/噸,同比上漲6%。影響2023年全國動力用無煙塊煤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有:
- 國內方面:一是“碳達峰”目標的推進對高耗能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煤炭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優質產能,從而提高了煤炭的供給質量;二是國家加強了煤炭市場價格監管,建立了“基準價+上下浮動”的長效機制,規范了煤炭市場秩序,穩定了煤炭市場預期;三是國家加大了煤炭儲備投放力度,增加了市場供應量,緩解了市場供需緊張局面。
- 國外方面:一是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推動了國際煤炭價格上漲,提升了國內煤炭進口成本;二是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影響了國內煤炭進口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國際氣候變化議題日益突出,促使各國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增加了對清潔能源的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利潤預計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影響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 成本方面: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如鋼材、電力、柴油等,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二是環保稅費增加,如碳排放權交易、資源稅等,導致了經營成本的增加;三是安全投入增加,如安全設施、安全培訓、安全檢查等,導致了管理成本的增加。
- 收入方面:一是產品價格上漲,如動力用無煙塊煤、無煙末粉等,提高了銷售收入;二是產品結構優化,如提高無煙煤、優質動力用煤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提高了產品利潤率;三是產品創新開發,如開發清潔化、低碳化、多元化的新型煤制品,提高了產品競爭力。
三、技術和標準
根據中國科學院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主要表現在:
-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面:一是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二是建立了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平臺;三是建立了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為代表的科技創新項目。
-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方面:一是推進了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等新技術在煤炭開采、洗選、運輸等環節的應用;二是推進了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等新技術在煤制電、油、氣等環節的應用;三是推進了生物質、太陽能、風能等新技術在煤基多元能源綜合利用環節的應用。
- 科技創新標準制定方面:一是制定了一批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煤炭行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二是制定了一批反映煤炭行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技術規范、技術指南和技術評價體系;三是制定了一批促進煤炭行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
四、環境和社會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部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
- 節能減排方面:一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節能減排綜合工程,推進了煤炭開采、洗選、運輸等環節的節能降耗,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二是實施了煤炭行業清潔生產工程,推進了煤制電、油、氣等環節的低碳化、清潔化,降低了溫室氣體排放;三是實施了煤炭行業循環經濟工程,推進了煤層氣、礦井水、煤矸石等資源的綜合利用,降低了資源浪費。
- 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實施了煤炭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推進了鍋爐、窯爐等設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控制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二是實施了煤炭行業水污染防治工程,推進了污水零排放和回用技術的應用,控制了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排放;三是實施了煤炭行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工程,推進了焦渣、粉塵、渣土等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控制了固體廢物的堆放和擴散。
- 生態修復方面:一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生態修復工程,推進了采空區、廢棄井、尾礦庫等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改善了地表地貌和地下水文;二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生態建設工程,推進了采區周邊的植被恢復和森林建設,增加了碳匯和生物多樣性;三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生態補償工程,推進了對采區所在地區的經濟支持和社會保障,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和福祉。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社會責任水平不斷提升。主要表現在:
- 安全生產方面:一是加強了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完善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規范了安全生產行為;二是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三是加強了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提升了應急處置能力。
- 員工發展方面:一是加強了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提高了員工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二是加強了員工的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激勵機制建設,提高了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三是加強了員工的福利保障和職業健康管理,提高了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滿意度。
- 社會貢獻方面:一是加強了與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各方的溝通協作,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提高了社會信譽和影響力;二是加強了與國內外同行、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標準制定,提高了行業地位和競爭力;三是加強了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高了國際合作和開放水平。
總之,2023年煤炭行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也將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煤炭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社會責任為導向,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2023年煤炭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產量和消費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原煤產量預計達到46.5億噸,同比增長2%。其中,無煙煤產量約為22.5億噸,同比增長1.5%;煙煤產量約為20.5億噸,同比增長2.5%;褐煤產量約為3.5億噸,同比增長1%。全國原煤產量的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省份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七成。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預計達到48億噸,同比增長1.5%。其中,電力行業消費量約為25.5億噸,同比增長2%;鋼鐵行業消費量約為7.5億噸,同比增長1%;化工行業消費量約為4.5億噸,同比增長2%;建材行業消費量約為3.5億噸,同比增長1%;其他行業消費量約為7億噸,同比增長1%。全國煤炭消費量的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和西南地區,其中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份的消費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近四成。
綜上所述,2023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態勢,但仍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缺口。主要表現在:一是無煙煤供不應求,需依賴進口補充;二是優質動力用煤供應不足,需加強調運調配;三是部分地區和季節性用煤需求旺盛,需加強儲備保障。
二、價格和利潤
根據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數據,2023年全國動力用無煙塊煤平均價格預計為800元/噸,同比上漲8%;動力用無煙末粉平均價格預計為700元/噸,同比上漲7%;動力用褐末粉平均價格預計為400元/噸,同比上漲6%。影響2023年全國動力用無煙塊煤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有:
- 國內方面:一是“碳達峰”目標的推進對高耗能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煤炭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優質產能,從而提高了煤炭的供給質量;二是國家加強了煤炭市場價格監管,建立了“基準價+上下浮動”的長效機制,規范了煤炭市場秩序,穩定了煤炭市場預期;三是國家加大了煤炭儲備投放力度,增加了市場供應量,緩解了市場供需緊張局面。
- 國外方面:一是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推動了國際煤炭價格上漲,提升了國內煤炭進口成本;二是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影響了國內煤炭進口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國際氣候變化議題日益突出,促使各國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增加了對清潔能源的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利潤預計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影響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 成本方面: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如鋼材、電力、柴油等,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二是環保稅費增加,如碳排放權交易、資源稅等,導致了經營成本的增加;三是安全投入增加,如安全設施、安全培訓、安全檢查等,導致了管理成本的增加。
- 收入方面:一是產品價格上漲,如動力用無煙塊煤、無煙末粉等,提高了銷售收入;二是產品結構優化,如提高無煙煤、優質動力用煤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提高了產品利潤率;三是產品創新開發,如開發清潔化、低碳化、多元化的新型煤制品,提高了產品競爭力。
三、技術和標準
根據中國科學院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主要表現在:
-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方面:一是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二是建立了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平臺;三是建立了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為代表的科技創新項目。
-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方面:一是推進了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等新技術在煤炭開采、洗選、運輸等環節的應用;二是推進了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等新技術在煤制電、油、氣等環節的應用;三是推進了生物質、太陽能、風能等新技術在煤基多元能源綜合利用環節的應用。
- 科技創新標準制定方面:一是制定了一批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煤炭行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二是制定了一批反映煤炭行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技術規范、技術指南和技術評價體系;三是制定了一批促進煤炭行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
四、環境和社會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部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
- 節能減排方面:一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節能減排綜合工程,推進了煤炭開采、洗選、運輸等環節的節能降耗,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二是實施了煤炭行業清潔生產工程,推進了煤制電、油、氣等環節的低碳化、清潔化,降低了溫室氣體排放;三是實施了煤炭行業循環經濟工程,推進了煤層氣、礦井水、煤矸石等資源的綜合利用,降低了資源浪費。
- 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實施了煤炭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推進了鍋爐、窯爐等設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控制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二是實施了煤炭行業水污染防治工程,推進了污水零排放和回用技術的應用,控制了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排放;三是實施了煤炭行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工程,推進了焦渣、粉塵、渣土等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控制了固體廢物的堆放和擴散。
- 生態修復方面:一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生態修復工程,推進了采空區、廢棄井、尾礦庫等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改善了地表地貌和地下水文;二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生態建設工程,推進了采區周邊的植被恢復和森林建設,增加了碳匯和生物多樣性;三是實施了煤炭行業生態補償工程,推進了對采區所在地區的經濟支持和社會保障,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和福祉。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社會責任水平不斷提升。主要表現在:
- 安全生產方面:一是加強了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完善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規范了安全生產行為;二是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三是加強了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提升了應急處置能力。
- 員工發展方面:一是加強了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提高了員工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二是加強了員工的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激勵機制建設,提高了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三是加強了員工的福利保障和職業健康管理,提高了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滿意度。
- 社會貢獻方面:一是加強了與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各方的溝通協作,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提高了社會信譽和影響力;二是加強了與國內外同行、科研院所、高校等各方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標準制定,提高了行業地位和競爭力;三是加強了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高了國際合作和開放水平。
總之,2023年煤炭行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也將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煤炭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社會責任為導向,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