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內小水電行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未來小水電企業發展前景
產業洞察 2023-11-13 06:34:11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小水電是指利用地方性水資源,通過建設水輪機、發電機等設施,將水流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分布式能源形式。 小水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環保、節能、靈活、經濟等優點,是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本文將從小水電行業的市場環境、發展現狀、競爭格局、重點企業和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未來小水電企業的發展前景。

一、市場環境
小水電行業的市場環境主要包括政策環境、需求環境和技術環境。
(一)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是小水電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和各級政府對小水電行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勵。 2022年5月,財政部發布《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支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優化清潔能源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應用,推動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 2022年8月,工信部、財政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指出:重點發展水電機組寬負荷改造及智慧化升級、復雜地質條件下超高水頭沖擊式機組、可變速抽水蓄能及海水抽水蓄能、潮沙發電站及兆瓦級潮流發電、兆瓦級波浪發電、老舊水電機組增容增效提質改造等技術及裝備。 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小水電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保障,促進了小水電的快速發展。
(二)需求環境
需求環境是小水電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能源消費的不斷增長,小水電的市場需求也逐漸增強。 一方面,小水電屬于綠色能源,具有環保、節能的特性,符合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小水電還可以在偏遠山區等地方供應電力,解決能源短缺問題。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家庭的用電需求也不斷增加,小水電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受到關注。 2022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達8.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7%,2023年上半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共計4.31萬億千瓦時,其中,第一產業占1.34%,第二產業占66.56%,第三產業占17.7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占14.39%,下游市場需求強勁,為小水電行業發展來帶廣闊的市場空間。
(三)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是小水電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小水電的發電效率和運行可靠性也在不斷提高。 而在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應用下,小水電的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這些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小水電的發展,也促進了小水電的市場化。 例如,水電機組寬負荷改造及智慧化升級,可以提高水電機組的出力范圍和效率,降低維護成本,提高運行安全性;復雜地質條件下超高水頭沖擊式機組,可以充分利用高水頭水能資源,提高發電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可變速抽水蓄能及海水抽水蓄能,可以實現水電的靈活調節,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增加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潮沙發電站及兆瓦級潮流發電、兆瓦級波浪發電,可以開發海洋水能資源,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老舊水電機組增容增效提質改造,可以提高老舊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和發電效率,延長水電站的壽命,提高水電站的經濟效益。
二、發展現狀
小水電行業的發展現狀主要包括行業規模、行業結構、行業效益等方面。
(一)行業規模
行業規模是衡量小水電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小水電的裝機容量、發電量、占比等方面。
2021年中國小水電裝機容量達8290.3萬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的21.2%,其中,新增容量31.2萬千瓦;發電量完成2241.1億千瓦時,占全口徑水電發電量的16.7%。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小水電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小水電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表明小水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二)行業結構
行業結構是反映小水電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小水電的類型結構、區域結構、所有制結構等方面。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類型結構如下:微型水電占比為8.9%,小型水電占比為67.5%,中型水電占比為23.6%。 從類型結構來看,小型水電是中國小水電的主體,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重,而中型水電和微型水電則相對較少,表明小水電的規模化和集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區域結構如下:華南地區占比為29.4%,西南地區占比為28.9%,華東地區占比為16.7%,華中地區占比為9.8%,西北地區占比為7.5%,東北地區占比為4.1%,華北地區占比為3.6%。 從區域結構來看,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是中國小水電的主要分布區域,占據了近六成的比重,而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則相對較少,表明小水電的分布與水資源的分布有著密切的關系。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所有制結構如下:國有小水電占比為36.2%,集體小水電占比為25.4%,民營小水電占比為38.4%。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民營小水電是中國小水電的重要力量,占據了近四成的比重,而國有小水電和集體小水電則相對較少,表明小水電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有利于小水電的發展。
(三)行業效益
行業效益是反映小水電行業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小水電的收入、利潤、投資回收期等方面。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收入達到1170.5億元,同比增長5.6%;利潤達到220.3億元,同比增長6.2%;投資回收期為8.5年,同比縮短0.2年。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小水電的收入和利潤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小水電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表明小水電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投資回收期也逐漸縮短,表明小水電的投資效益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中國小水電行業的發展現狀總體良好,行業規模、結構和效益都呈現出積極的變化,小水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小水電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

一、市場環境
小水電行業的市場環境主要包括政策環境、需求環境和技術環境。
(一)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是小水電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和各級政府對小水電行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勵。 2022年5月,財政部發布《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支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優化清潔能源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應用,推動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 2022年8月,工信部、財政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指出:重點發展水電機組寬負荷改造及智慧化升級、復雜地質條件下超高水頭沖擊式機組、可變速抽水蓄能及海水抽水蓄能、潮沙發電站及兆瓦級潮流發電、兆瓦級波浪發電、老舊水電機組增容增效提質改造等技術及裝備。 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小水電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保障,促進了小水電的快速發展。
(二)需求環境
需求環境是小水電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能源消費的不斷增長,小水電的市場需求也逐漸增強。 一方面,小水電屬于綠色能源,具有環保、節能的特性,符合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小水電還可以在偏遠山區等地方供應電力,解決能源短缺問題。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家庭的用電需求也不斷增加,小水電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受到關注。 2022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達8.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7%,2023年上半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共計4.31萬億千瓦時,其中,第一產業占1.34%,第二產業占66.56%,第三產業占17.7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占14.39%,下游市場需求強勁,為小水電行業發展來帶廣闊的市場空間。
(三)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是小水電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小水電的發電效率和運行可靠性也在不斷提高。 而在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應用下,小水電的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這些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小水電的發展,也促進了小水電的市場化。 例如,水電機組寬負荷改造及智慧化升級,可以提高水電機組的出力范圍和效率,降低維護成本,提高運行安全性;復雜地質條件下超高水頭沖擊式機組,可以充分利用高水頭水能資源,提高發電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可變速抽水蓄能及海水抽水蓄能,可以實現水電的靈活調節,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增加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潮沙發電站及兆瓦級潮流發電、兆瓦級波浪發電,可以開發海洋水能資源,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老舊水電機組增容增效提質改造,可以提高老舊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和發電效率,延長水電站的壽命,提高水電站的經濟效益。
二、發展現狀
小水電行業的發展現狀主要包括行業規模、行業結構、行業效益等方面。
(一)行業規模
行業規模是衡量小水電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小水電的裝機容量、發電量、占比等方面。
2021年中國小水電裝機容量達8290.3萬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的21.2%,其中,新增容量31.2萬千瓦;發電量完成2241.1億千瓦時,占全口徑水電發電量的16.7%。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小水電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小水電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表明小水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二)行業結構
行業結構是反映小水電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小水電的類型結構、區域結構、所有制結構等方面。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類型結構如下:微型水電占比為8.9%,小型水電占比為67.5%,中型水電占比為23.6%。 從類型結構來看,小型水電是中國小水電的主體,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重,而中型水電和微型水電則相對較少,表明小水電的規模化和集中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區域結構如下:華南地區占比為29.4%,西南地區占比為28.9%,華東地區占比為16.7%,華中地區占比為9.8%,西北地區占比為7.5%,東北地區占比為4.1%,華北地區占比為3.6%。 從區域結構來看,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是中國小水電的主要分布區域,占據了近六成的比重,而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則相對較少,表明小水電的分布與水資源的分布有著密切的關系。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所有制結構如下:國有小水電占比為36.2%,集體小水電占比為25.4%,民營小水電占比為38.4%。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民營小水電是中國小水電的重要力量,占據了近四成的比重,而國有小水電和集體小水電則相對較少,表明小水電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有利于小水電的發展。
(三)行業效益
行業效益是反映小水電行業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小水電的收入、利潤、投資回收期等方面。
2021年中國小水電的收入達到1170.5億元,同比增長5.6%;利潤達到220.3億元,同比增長6.2%;投資回收期為8.5年,同比縮短0.2年。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小水電的收入和利潤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小水電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表明小水電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投資回收期也逐漸縮短,表明小水電的投資效益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中國小水電行業的發展現狀總體良好,行業規模、結構和效益都呈現出積極的變化,小水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小水電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