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政府投融資平臺市場調研
政府投融資平臺是指地方政府為了融資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所組建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地方政府所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重點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
政府投融資平臺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品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政企責權利關系不明確、投資邊界范圍不清晰、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債務規模膨脹等,給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帶來了挑戰。
為了規范管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投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剝離地方政府非經營性項目的融資職能,隔離投融資平臺的政府信用,促進投融資平臺公司幫助地方政府“做事”從“做完再說”向“算完再做”的根本性轉變,促進地方政府對投融資平臺公司實行“按績效補助/付費/補貼”的根本性轉變。
同時,加強對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監管,嚴禁新設融資平臺公司,規范融資信息披露,嚴禁與地方政府信用掛鉤,妥善處理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和資產,防止地方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平臺化”。
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國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11734家。 其中,監測類平臺(已退出平臺、納入一般公司類貸款管理)2549家,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總數的21.7%;監管類平臺(仍按平臺貸款管理)9185家,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總數的78.3%。
據萬得(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末,我國共有城投平臺3702家,存量城投債共計13.79萬億,較年初增加1萬億,占全部信用債的31%,其帶息余額超過50萬億。從債務限額情況來看,2021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8,033.35億元,在批準的限額內;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235.78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376億元,新增專項債券2,235億元,再融資債券1,624.78億元,再融資債券均用于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務本金;新增專項債券中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污水處理等市政項目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用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質類的項目。
從市場調研的結果來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在2023年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紅利加快轉化為全省發展新動能,以及浙江省全方位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浙江省各地投融資平臺將有望獲得持續的政策和資源支持,為平臺公司轉型升級提供更廣泛、更深層次、更立體化的支持。另一方面,隨著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的壓力加大,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將進一步增加,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經營業績和信用狀況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生存空間將受到更大的挑戰。
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在2023年應該積極主動地適應市場變化,加快推進市場化轉型,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明確發展戰略定位,根據地方實際和平臺資源優勢,調整平臺發展方向,比如轉型為城市綜合服務商、產業園區綜合運營商或特定行業領域投資運營商等,堅持公益類國有企業的根本宗旨,堅持“投資邊界不越位、投資目的不營利、投資機會不擠出社會資本”的基本原則。
- 界定投資邊界范圍,進一步明確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投資邊界范圍,原則上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投資邊界不得超出公共領域,且不得超出公共領域的政府投資事權范圍,更不得擠出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的投資機會。投融資平臺公司應側重于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重點投資于地方有一定經營收入且對社會資本吸引力不足的準經營性項目,原則上不得投資于純公益性項目或非經營性項目,從而從源頭上防范政府隱性債務。
- 理順政企權責關系,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厘清投融資平臺公司與地方政府的責權利關系,剝離政府非經營性項目的投融資職能,隔離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信用,促進投融資平臺公司幫助地方政府“做事”從“做完再說”向“算完再做”的根本性轉變,促進地方政府對投融資平臺公司實行“按績效補助/付費/補貼”的根本性轉變,建立投融資平臺公司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市場化合作關系,實現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
- 提高融資效率和效益,進一步優化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增強融資效益。投融資平臺公司應根據自身的資產負債狀況、現金流情況、項目回報情況等,合理選擇融資方式,比如發行債券、股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等,避免過度依賴銀行貸款,降低融資杠桿,提高融資安全性。同時,投融資平臺公司應加強對融資項目的篩選和評估,優先選擇有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項目,避免投資于無效益或低效益的項目,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回報率。
- 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價值。投融資平臺公司應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提高投融資平臺公司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投融資平臺公司的信譽和形象。同時,投融資平臺公司應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合作模式,比如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PPP項目、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ABS項目等,拓展投融資平臺公司的業務范圍和收入來源,增加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