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煤礦智能化建設提速
隨著今年上半年國家礦山安監局等七部門、國家能源局陸續發文加快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多地煤礦智能化建設提速。
近日,青海省能源局發布消息稱,為加快推進青海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出臺《青海省貫徹落實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部署煤礦智能化建設。
青海省并非個例。內蒙古自治區日前召開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總結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提出要推動煤礦智能化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隨著今年上半年國家礦山安監局等七部門、國家能源局陸續發文加快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多地煤礦智能化建設提速。
青海省能源局在《意見》中明確,各煤礦“一礦一策”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2026年底前建成單個或多個系統智能化,“十五五”末,實現采掘系統智能化。從創新智能化建設模式、持續推進智能化系統優化升級、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支撐、提升系統常態化運行實效、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應用、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任務實施和組織協調等方面著手,全面完成青海煤礦智能化建設。
在內蒙古自治區召開的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全區已建設智能化煤礦174處,占在產煤礦總數的56%;智能化煤礦產能10.24億噸,占全區在產煤礦產能的84%,占全國智能化產能的44%,實現了煤礦智能化建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重大轉變。下一步,要加快智能化建設進度、創新智能化建設模式、推進智能化提檔升級、以智能化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奮力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從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發布《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在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的帶動下,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河南等主要產煤省(區)開展了省級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煤、山東能源集團等大型煤炭企業集團開展了企業級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目前,全國已建成一批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礦,為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了經驗、奠定了基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張建明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發文對下一步的煤礦智能化建設提出要求,進行系統部署,因此多地也開啟了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全面部署。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投資已累計完成1120多億元,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93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232個,減人增安提效成效顯著。
據介紹,當前我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的智能化建設均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形成了不同煤礦智能化建設模式,如在神東、陜北、蒙東等形成了主業輔業、經營管理、井下地面全環節智能化的大礦大井智能化建設模式,在魯西、兩淮、河南等地形成了“智能防災系統優先、其他系統同步建設”的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建設模式,在云貴等地形成了“重實用、求實效”的地質條件復雜中小型煤礦智能化建設模式。去年以來,新疆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發展步伐較快,如天池能源南露天礦目前有300多輛無人駕駛礦用卡車在運行。國家能源集團神東公司形成了礦區整體規劃、梯次推進的群礦聯合建設模式。
“雖然我國已建成一批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礦,但應該看到,由于煤礦企業資源賦存條件、技術裝備基礎不同,智能化需求各有側重,多數僅建設一部分內容,尚未形成全面、多環節協同的智能化系統。”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員張浪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目前智能化不同系統分類、分級評價標準,數據標準尚不完善,智能化制造商系統兼容性較差,影響智能化成果推廣應用和廣泛普及。
張建明也指出,當前,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正處在由示范建設轉向規模推廣的關鍵階段,盡管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但還存在問題和明顯不足。“一是部分煤礦認為智能化建設效益和效率不明顯,減人效果不突出,對于智能化建設的信心不足,處于彷徨、觀望狀態。二是煤礦智能化建設水平仍不高且極不均衡,表現在國內不同區域的不平衡、不同企業之間的不平衡、企業集團內部的不平衡以及不同條件煤礦之間不平衡,智能化建設效果和進展差異較大。三是現有管理方法與手段不能滿足煤礦智能化運行要求,智能系統常態化運行水平低,相應的考核制度、標準、人才等缺乏。四是部分領域關鍵性技術難題仍需攻關突破,如地質保障、智能掘進、智能防災、輔助作業機器人、露天礦無人駕駛、智能分選等,嚴重制約著煤礦智能化的成效發揮。五是廣大礦工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智能化給礦工帶來的獲得感不強,尤其是煤礦還存在不少重體力勞動場景。”
對于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全面推動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張建明建議應盡快形成示范煤礦、先進煤礦、條件較好煤礦攻關核心技術難題,其他煤礦快速復制應用成熟技術并結合自身短板開展重點建設全面跟進的局面。
張浪指出,煤礦智能化發展呈現區域發展不平衡情況,例如中部、西南區域煤礦智能化建設緩慢,建議在政策和中央專項資金方面提供支持。此外應加快智能化標準建設,完善各分系統智能化建設標準,實現行業內有規可循,可進一步提高智能化建設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訪專家指出,當前人才隊伍建設已成為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最大短板之一。
“無論是最先進的煤礦還是老礦區煤礦,都缺乏既懂專業、又熟悉現場的智能化專業人才。”張建明表示,需要加大培養力度,尤其是煤礦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比如,舉辦一些煤礦智能化相關的技能大賽,就是一種很好的人才培養方式。另外,在煤礦智能化建設過程中,也要讓煤礦的年輕同志主動參與到智能系統的全鏈條建設中,這也是一種智能化人才的快速培養方式。
“企業在高水平人才方面存在短缺,懂開采、懂電氣、懂軟件的復合型人才急缺,煤礦從業技術員工多數為礦業工程相關專業畢業,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人才缺乏煤礦開采的知識背景,需要長時間摸索學習。”張浪說,可從兩個方面加強人才培養,一是煤礦企業進行專業培訓,針對礦業工程專業人員進行自動化和軟件方向專業培訓;二是從高校學生培養階段,礦業工程相關專業增加智能化相關學科的課程學習。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