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網絡經濟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貢獻為34.5%,發展最快,貢獻最大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數據顯示,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和34.1%。其中,網絡經濟指數高達362.1,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貢獻為34.5%,發展最快,貢獻最大。
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特點
一、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逐年攀升
測算結果顯示,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和34.1%,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逐年攀升,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發展壯大,經濟活力進一步釋放,成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網絡經濟發展最快、貢獻最大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固定寬帶和移動網絡的不斷提速,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絡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凸顯。2017年,網絡經濟指數高達362.1,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貢獻為34.5%,發展最快,貢獻最大。
三、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穩定增加,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隨著“雙創”廣泛開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興起,大大激發了經濟發展的新活力。2017年,經濟活力指數為284.3,比上年增長38.4%。從主要構成指標看,2017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數量從2016年的1651.3萬戶增加到1924.9萬戶,增長16.6%,日均注冊5.3萬戶;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從2016年的3255家增加到4063家,增長24.8%。2017年,創業板、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達到12340個,增長15.0%,是2014年的6.2倍。網絡經濟的持續繁榮助推物流生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快遞業務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2017年,快遞業務量達到400.6億件,比上年增長28.0%,成為經濟新活力的鮮明標志之一。
四、研發投入強度提高,技術市場保持較快增長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以及一系列扶持創新創業政策的落地,科技企業加快成長,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明顯提高。2017年,創新驅動指數為143.3,比上年增長13.4%。從主要構成指標來看,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年累計畢業企業數從2016年的9.0萬個增加到2017年的11.1萬個,增長23.4%。2017年,企業R&D經費增長12.5%,增速比上年加快0.9個百分點;R&D經費支出占GDP之比從2016年的2.11%提高到2017年的2.13%;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增長17.7%,增速比上年加快1.7個百分點。
五、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不斷取得新成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新舊動能加速轉換。2017年,轉型升級指數為132.3,比上年增長6.4%。從主要構成指標來看,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8.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0%,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4.4個百分點。2017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2.7%,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1.3%,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企業業態上,2017年,新興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5%;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銷售商品和服務的“四上”企業占比為9.5%,比2014年累計提高3.6個百分點。同時,單位GDP能耗下降3.7%,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推進。
六、高技能人才占比逐年提高,研發效率不斷提升
知識是發展壯大新動能的重要支撐要素,技能人才是新動能轉化為新生產力的關鍵所在。2017年,知識能力指數為128.5,比上年增長2.7%。從主要構成指標來看,2017年,經濟活動人口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口占比0.78%,略高于上年;“四上”企業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比14.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非信息部門信息人員比重為2.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R&D人員全時當量為403.4萬人年,比上年增加15.6萬人年。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