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結構性存款規模出現猛增,再次破萬億元,達到了109812.17億元?
2018年以來,在保本理財逐漸被壓縮的背景下,結構性存款作為最佳替代品,規模實現了井噴式增長。在經歷了去年12月份規模小幅縮水后,2019年1月結構性存款規模出現猛增,再次破萬億元,并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為109812.17億元,較2018年12月增加了13645.76億元,環比增長14.19%,同比2018年1月增長37.67%。這是繼2018年8月、9月后,結構性存款規模第三次超過10萬億,并創歷史新高。
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增幅要高于個人結構性存款,1月份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為64171.14億元,環比增長20.26%,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為45640.43億元,環比增長6.62%。
具體而言,根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為614款,較上個月增加了158款,環比增幅為34.65%。利率方面,2019年1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18%,較上個月上升了0.13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30%,較上個月上升了0.14個百分點。
對于1月結構性存款為何出現猛增,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前夕是各大銀行的攬儲高峰期,銀行之間的攬儲競爭非常激烈,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對銀行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面春節前資金流動性偏緊,另一方面1月份拉來的存款當年大概率會留存在銀行。銀行在旺季也會設置更高的獎勵制度,銀行員工的拉存款積極性會更高。
除了上調利率,春節之前銀行也會搞一些存款送禮的活動,在三四線城市的銀行網點比較常見,而且儲戶在1月份存款,小額存款有可能會享受到大額存款的利率。
而對于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是否將繼續上行,劉銀平表示,春節過后,隨著現金回流至銀行體系,流動性趨于寬松,銀行攬儲旺季效應減弱,2月份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和收益率都存在回落的可能。
“不過從長期來看,結構性存款仍然是銀行的攬儲利器,如果今后監管不在收益規則設計上多加限制,結構性存款仍然會受到保守型投資者的青睞,規模也會繼續上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