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同控發電裝置項目商業計劃書
前言
風能是一種清潔而穩定的新能源,在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嚴重的今天,風力發電作為全球公認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化、提高能源安全、促進低碳經濟增長的方案,得到各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等的高度關注。此外,由于風電技術相對成熟,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資源有效性,因此,風電也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風力發電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統計數據,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從截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的 23,900MW 增至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的 486,749MW,年復合增長率為 22.25%,而同期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9.53%,增長率位居全球第一; 2016 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 23,328MW(臨時數據),占當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 42.7%,位居全球第一。
從光伏發電行情分析,在國家電價補貼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光伏發電規模快速擴大。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測,2016全年新增裝機超過3300萬千瓦,累計超過7600萬千瓦,年增速超過75%。此外,多家光伏企業已開始全力開發分布式項目,且多家企業均表示其2017年分布式項目計劃開發量達數百MW。政策大力傾斜、企業重心轉移,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真正爆發式增長。
基于以上行業與政策的優勢,##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太陽能面板光電轉換檢測技術,設計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智能太陽能光伏控制器,可根據GNSS定位或網絡參數,自動計算經緯度,調整發電裝置的追日角度及俯仰角控制系統不損耗光伏產電量,可自動清洗光伏面板。磁懸浮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體積小,啟動風速低,發電量大,壽命長。是具有安裝方便、工作穩定可靠、承載能力強、光電轉換率高、后期維護成本小的新型風光同控發電智能控制裝置,多個裝置可組合為無人值守電站。同時產品設置微風發電系統,形成風光同控發電智能控制裝置。產品的投入將充分利用可在生資源中,太陽能、風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有陽光有風的地方就可以利用。
項目正是在這一行業、政策背景下進入市場,目前風光同控發電智能控制裝置研發工作已經完成,并隨時可以投產使用。為了讓項目又好又快的發展,項目方決定發揮資本量,吸引戰略資金12,000.00萬元,釋放股份10%,最終實現將項目打造風、光發電裝置第一品牌愿景。
第一章 執行摘要
1.1 項目概況
1.1.1 行業詬病
自國務院2013年7月頒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光伏產業迎來了突飛猛進的四年時光。中國光伏電站的裝機容量在2015年就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同時自2016年開始,全國掀起了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和建設的高潮。預計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裝機容量有望接近8GW。這相當于前幾年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的總和。但是,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還受制于很多環境、技術和經濟因素,并且出現了三大深層次的矛盾,需要逐步克服。1、利用率低:
面板固定安放,且具有一定的傾斜度。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影響,固定安放的太陽能面板不能根據光線的變化而相應的改變其角度,利用率較低。
2、轉換率低:
將太陽能板安裝在移動結構上,該移動結構可以根據太陽光線的強弱不斷的將太陽能面板垂直于太陽定位。現有的跟蹤器均利用光電探頭檢測光線的變換來實現太陽能面板的移動,不能真實反映太陽能面板的光電轉換效果,精度差,光電轉換效率不高。
3、并網難,成本高:
正是因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無法成為穩定電源,導致了電力系統對光伏發電的很多誤解和防范。突出的表現在很多基層電網由于對光伏電站的發電設備和特性不了解,增加過多的保護措施,從而導致光伏系統成本的上升。最近國網新規定即使是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只要裝機容量超過400KW就必須通過10千伏并網,直接導致1MW以下的電站系統成本增加10%—25%以上,這就是典型的保護過度。隨著分布式電站安裝的規模越來越大,進入2017年以來,并網難成為分布式光伏發展的第一大難題。
而從風力發電來說,并網瓶頸終難克服。如果說政策與資源層面的因素限制了風電的未來,并網難題則伴隨著風電發展的始終,一方面國家要求電網對風力發電實行“保障性收購”;另一方面,大量盲目上馬的風電項目又超出了電網的承受力;備受業界詬病的“棄風”現象也就由此產生——而即使是已并網的風機,也屢次出現大規模脫網事故。最后風力發電對風速也有一定要求,地區年平均風速在7m/s以上,風向集中,而且大部分風速在3m/s至25m/s之間(即:4-5級),才能匹配風力發電的場景。
分析單位:深圳市中金普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1.2.2 項目概況
本項目通過將風光同控發電智能控制器通過無線組網與IPV6組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布式組網,通過正基智控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效路由算法與管理云系統進行連接。項目的模式將管理云系統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基礎,可實現風光電站隨時隨地掌握分布式風光控制器關鍵數據,組串智能分析與故障一鍵處理,同時產品本身具備GNSS定位或網絡參數、自動計算經緯度、調整發電裝置的追日角度及俯仰角控制系統不損耗光伏產電量、可自動清洗光伏面板、微風發電系統的轉換。不僅僅可實現海量風光同控發電智能控制器的全天候、無人高效及智能便捷的運維管理,更是能提高利用率、增加光電轉換效果、降低風速門檻,最終實現業界并網難的問題。
1.2.3 項目執行步驟
1、產品輸出---核心產品研發+代工、集成模式項目通過核心產品自主研發+配件產品代工+項目地集成的模式投產,擬定此模式產品輸出主要考慮到:
(1)投資少,避免項目申報的繁瑣:如果采用自研資產模式,廠房的投資、運營的管理、申報的繁瑣,不僅僅會拉長整個項目的落地時間,更是會加大一筆巨大的投資。經過考慮,項目硬件、核心產品自主研發(目前研發已經完成),其他配件采用代工模式,不僅僅可以減少投資,更是可以提高落地效率。
(2)供應鏈模式運營,避免產品的滯銷:如果項目的產品直接在工廠或者研發中心集成,不僅僅“量”的問題不好把控,更是多出一筆巨大的倉庫儲存費用。項目采用技術輸出+產品輸出的模式,拿下訂單后將產品直接分配式發送至項目地,直接在產品項目地集成+安裝,高效、輕資產式運營。
2、技術輸出---自建服務器+客戶授權模式
產品研發已經完成,關系到后期的數據采集儲存要做數據處理中心,因為存儲數據可長達25年,所以項目的數據處理中心、服務器需自己開發。我們拿項目的產品輸出到A、B、C地比喻,項目的數據中心可以控制所有的電廠產品與數據的采集,但是我們的客戶只能有自己的產品權限功能。
3、模式輸出---技術產品+自建模式雙軌并行
項目不僅僅做技術與產品的輸出,同時在各個適合并網的地域自建光伏發電站,目前已經與安徽省鳳陽縣建設年產20MW光伏風電站項目、湖南省永州市建設年產30MW光伏發風電站項目、廣東省梅州市20MW光伏風電站項目進行初步溝通,后期有望實現自建模式的并網。
1.4 項目競爭優勢
1.4.1 技術優勢
目前市場上的光伏發電產業年均日照時間短、維護成本高、季節維度變化系數大已經成為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的痛點,陸續有多個集團研發中心勵志突破這一短板但效果至今不佳;從風力發電角度分析,發電耗時、功率、效率的低下也成為這個產業的“常態”。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形成了產業利用率低、轉換率低、并網難,成本高、場景使用要求門檻高的詬病。正基智控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研發的產品---風光同控發電智能控制裝置解決了以上所有業內問題(參見圖表1-2、1-3),從項目角度分析,產品將最高端服務器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經驗移植到國產處理器平臺上,并已經對全部國產處理器的服務器平臺開始布局和方案設計,領先國內其他廠商;就目前市場情況與技術研發現狀分析,未來三年內全球無同一級別競爭對手。1.4.2 市場以及政策優勢
針對整個大環境分析,分布式光伏爆發,國內光伏新增裝機保持高速增長,光伏累計裝機達到 120GW。2017 年前三季度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新增光伏發電裝機43GW,同比增長65%,光伏新增裝機約占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 68.25%,是目前可再生能源新增電力的主力軍。其中,光伏電站27.70GW,同比增加3%;分布式光伏15.30GW,同比增長4倍。分布式光伏占新增裝機的比例為35.58%,其爆發式增長支撐了2017年光伏裝機的高景氣。截至 9 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 120GW,其中,光伏電站94.80GW,分布式光伏25.62GW,分布式光伏占光伏累計裝機中的 21.35%。分布式光伏爆發的原因是光伏新增裝機向中東部轉移的過程中,分布式光伏具有不占用土地、規模靈活、上網方式多樣、不占指標、補貼及時等優點。
針對項目分析,正基智控技術有限公司與目前國內主流處理器廠商的核心管理團隊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并能夠得到國產處理器廠商最大程度的支持合作,有能力里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國產處理器的產品信息及未來發展路線;
1.4.3 盈利模式具備可行性
目前市場上的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發電方式。光伏發電可分為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兩大類。1、集中式光伏電站是利用大規模太陽能電池陣列把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向電網輸送光伏電量,由電網統一調配向用戶供電。
2、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在用戶所在地或附近建設安裝,運行方式以用戶端自發自用為主,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網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方式,目前的盈利點無非只有售電收入及地方補貼,而項目的搭建突破傳統風光發電僅有的盈利模式,不僅具備直接的收益,更是在數據積累、新建發電站方面具備眾多的無形資產:
(1)出售風光同控發電裝置的收益;
(2)五年后,數據收取的服務費收益;(數據免費五年);
(3)建設風光發電站售電收益(地方補貼收益);
(4)無形資產的變現能力(例如:大數據25年的無形資產、建設風光發電站后期資金退出的變現能力等等。
目錄
前言 5
第一章 執行摘要 7
1.1 項目概況 7
1.1.1 行業詬病 7
1.2.2 項目概況 8
1.2.3 項目執行步驟 9
1.3 項目融資模式與目前融資金額規劃 11
1.3.1 項目融資模式 11
1.3.2 目前融資資金使用規劃 11
1.3.3 未來項目拓展計劃 12
1.4 項目競爭優勢 13
1.4.1 技術優勢 13
1.4.2 市場以及政策優勢 13
1.4.3 盈利模式具備可行性 14
1.4.4 政策具備可行性因素 14
1.4.5 團隊研發能力具備競爭優勢 16
1.5 項目盈利能力 16
第二章 項目介紹 17
2.1 項目名稱 17
2.2 項目內容 17
2.3 項目性質 17
2.4 項目地點 17
2.5資金來源 17
2.6項目承辦單位 17
2.6.1 承辦單位名稱 17
2.6.2 承辦單位簡介 17
2.6.3 研發團隊簡介 18
1、項目創始人 18
2、研發團隊 18
2.7 主要產品規模與典型客戶 19
2.7.1 典型客戶 19
2.7.3 年產規模 19
2.8 主要財務指標 19
第三章 行業與市場分析 21
3.1 全球光伏發電行業發展情況 21
3.1.1 世界范圍內光伏產業發展迅速 21
3.1.2 全球光伏發電結構分析 23
3.2 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分析 25
3.2.1 前五年中國光伏產業總結 25
3.2.2 目前中國光伏發電產業現狀 26
3.2.3 中國光伏發電產業政策利好 28
3.3 我國風力發電風電行業概況 32
3.3.1 我國風能資源概況 32
3.3.2 我國風電產業市場供求前景 33
第四章 產品與售價 34
4.1 項目產品介紹 34
4.1.1 產品介紹 34
4.1.2 項目產品應用介紹 35
4.1.3 產品特色 38
4.2 產品定價以及目標年產量 40
4.2.1 產品定價 40
第五章 組織架構與運營模式分析 42
5.1 項目組織架構分析 42
5.2 企業營銷戰略 43
5.2.1品牌營銷戰略 43
5.2.2產品營銷策略 43
5.3 市場推廣方式 43
5.3.1銷售方案 43
5.3.2營銷方案 44
5.3.3價格策略 44
第六章 資本營業規模與資金使用 45
6.1 本輪融資五年期營業規模預算 45
6.1.1 預估說明 45
6.1.2項目五年期營業規模估算 45
6.2 項目總投資規劃 46
第七章 財務分析 48
7.1 分析說明 48
7.2 編制依據 48
7.3 三大成本核算 49
7.3.1 財務費 49
7.3.2 管理費 49
7.3.3 銷售費 49
7.3.4 外購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50
7.4 成本測算 50
7.5 利潤核算 51
7.6 主要財務指標 52
7.6.1盈利能力分析 52
7.6.2財務內部收益率 54
7.6.3財務凈現值FNPV 54
7.6.4項目投資回收期Pt 55
7.6.5總投資收益率(ROI) 55
7.7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55
7.8 財務指標的不確定性分析 56
7.9評價結論 56
7.10項目經濟效益匯總 56
第八章 項目效益與合作者利益分析 58
8.1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 58
8.2 投資者貢獻股權分配 58
8.2.1 投資者貢獻 58
8.2.2 股權分配 58
8.3 資金退出 59
8.3.1 退出方式 59
8.3.2 退出方式可行性 59
8.4 投資退出方案 60
8.4.1 股改上市 60
8.4.2 兼并收購 60
8.4.3 資本重組 60
8.5項目上市條件具備能力分析 60
8.5.1中國A股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 60
8.5.2在中小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 63
8.5.3在創業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 64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