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改造建設項目商業計劃書之行業發展及可行性案例
1.1 項目發展背景介紹
我國工業園區供熱已基本形成“以燃煤熱電聯產和大型鍋爐房集中供熱為主、分散燃煤鍋爐和其它清潔(或可再生)能源為輔”的供熱格局。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具有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節能環保等優勢,一直備受青睞。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04年發布的我國首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熱電聯產即被列為十大節能重點工程之一。《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也明確要求,積極發展熱電聯產。
圖表:項目總體設計平面圖概況
樺陽環保工業園是經博羅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批準建設以漂染為主的定點環保示范園區,園區規劃占地面積2000畝,現有企業23家。隨著園區企業的發展,對熱力需求日益增加,為了實現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及國家環保節能政策,擬將三臺20噸/小時的鏈條爐改建成一臺60噸/小時、熱效率86%的中溫、中壓循環流化床鍋爐,并建設相應高效的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設計排放標準:煙塵20mg/m3、SO230mg/m3、NOx50mg/m3),并匯同原來兩臺30噸/小時的中溫中壓循環流化床鍋爐,增建兩臺6000kW的背壓式發電機組進行熱電聯供,達到節能降耗、提益增效之目的。
1.2 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將以消耗資源為代價,對承受巨大環境壓力的傳統制造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減少環境污染以及節約地球有限資源是當今人們所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問題。節能、環保、安全是熱電聯產技術發展的趨勢,節能和環保更是關系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降低原材料消耗、減少向大氣排出CO2和有害氣體及顆粒已成為熱電聯產行業首要發展課題。
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性共識,我國已把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到2020年的行動目標,單位GDP的CO2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50%。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是近十幾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項高效低污染清潔燃燒枝術。國際上這項技術在電站鍋爐、工業鍋爐和廢棄物處理利用等領域已得到廣泛的商業應用,并向幾十萬千瓦級規模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發展,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也逐漸興起,已有上百臺循環流化床鍋爐投入運行或正在制造之中,未來將是循環流化床飛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各個國家長期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循環流化床鍋爐正是基于這一點而發展起來,其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可利用率,最佳的環保特性以及廣泛的燃料適應性,特別是對劣質燃料的適應性,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完全適合我國國情及發展優勢。
圖表:項目規劃方案平面圖
2.1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1.1 符合國家計委《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具有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節能環保等優勢,是解決工業園區集中供熱主要熱源和供熱方式之一,是解決工業園區存在供熱熱源結構不合理、熱電供需矛盾突出、供熱熱源能效低污染重等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背壓熱電機組嚴格遵循“以熱定電”原則,具有以下突出特點和優勢:
一是可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抽凝式熱電機組(或常規燃煤發電機組)相比,其設計供電標煤耗低約70(或110)克/千瓦時甚至更多,其設計全廠熱效率高約20%或35%。
二是可以顯著降低污染物排放。以1臺5萬千瓦的背壓熱電機組替代26臺1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估算,每年可減排煙塵60噸、二氧化硫352噸、氮氧化物334噸,污染物排放量可減少85%以上。與抽凝式熱電機組相比,在相同供熱量和環保排放標準條件下,背壓熱電聯產機組污染物排放總量也遠低于大型抽凝機組,可減少30%以上。
三是可以明顯緩和區域電力供需矛盾。2臺5萬千瓦背壓機組的采暖供熱能力可與1臺35萬千瓦抽凝式機組相當,而裝機容量僅為28%左右,真正體現“以最小裝機容量滿足熱力需求”,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冗余裝機規模,可有效地緩解熱力供需矛盾、電力系統調峰壓力等。
四是有利于引進社會資本采用多種投融資模式建設。2臺5萬千瓦背壓熱電機組投資一般10億元左右,其投資僅為1臺35萬千瓦抽凝式熱電機組的65%左右,投資小更適合吸收社會資本進行建設。
《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中明確熱電聯產項目規劃建設應與替代關停燃煤鍋爐和落后小熱電機組掛鉤,新建熱電聯產機組原則上應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現役機組要確保滿足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改造范圍內的項目,應按照國家節能減排有關要求,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2.1.2 符合國家大力支持背壓熱電機組政策
《熱電聯產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熱電聯產項目應優先采用背壓熱電機組。對于采暖型背壓熱電機組項目,進一步提出了鼓勵發展背壓熱電機組的相應支持政策。
一是采用兩部制電價給予適當支持。背壓熱電機組在非供熱期無法運行,運行小時數遠低于常規電源。有條件的省份可對背壓機組采用容量電價加電量電價的兩部制電價模式。
二是給予與其他熱源同等的補貼支持政策。背壓熱電機組以供熱為主發電為輔,節能、環保及社會效益顯著,是高效環保型的民生基礎設施。地方政府應參照當地供熱燃煤鍋爐房相關政策給予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
三是實行發電優先上網、電量優先收購,即: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優先接入電網,所發電量全額優先收購。
四是背壓熱電機組裝機容量不受國家燃煤電站總量控制目標限制,其裝機容量不占用火電裝機總量控制指標。
五是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投融資模式參與建設背壓熱電機組,實現產業升級、供熱接續和就業穩定。
六是探索背壓熱電企業參與售電側改革。結合電力體制售電側改革方案,鼓勵背壓熱電企業組建售電公司,對其供熱范圍內的用戶開展售電、售熱綜合性業務。
1.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1.3.1 項目建設有利于節能減排
我國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炭約占一次能源比例59%左右,而在我國的發電能源結構中燃煤發電站又占主導地位。節約能源、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推動了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具有效率高、煤種適應性廣、特別適合燃用低熱值劣質煤、環保指標好、副產品可再利用、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特點。為適應電力市場的競爭和日益嚴格的節能環保要求,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在投資建設時選擇了新型的、發展中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公司目前投產的30噸/小時、熱效率85%的中溫中壓(壓力3.82MPa、溫度450℃)循環流化床鍋爐,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日趨嚴格,也促進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完善和發展。公司使用的20噸/小時、熱效率78%的低溫低壓(壓力1.25MPa、溫度220℃)快裝鏈條爐基于當時的設計水平和要求,其各項參數指標已達不到現在的標準。這三臺鏈條爐已呈現設備和技術的老化,其主要參數也達不到設計要求,效率只有78%,造成了煤炭資源的極大浪費,在能源極其緊張的今天,已完全不能適應企業發展和國家節能環保的要求。項目增強了供熱質量,大大改善了企業的生產能力,提高了企業的效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項目實施后,可減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176.57噸,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因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1.2.2 有利于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樺陽環保工業園,現有企業23家,瑞能熱力是園區內專門負責對園區企業供熱、供電的服務型企業,新增60T循環流化床鍋爐級背壓式發電機組,由于生產規模的擴大,供熱能力的增加,環保工業園去能正真實現自給自足,節省資源,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第三章 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
3.1 建設地址選擇
本項目建設地址位于廣東省博羅縣新興工業開發區,九潭鎮(現園洲)新興工業開發區是經博羅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批準建設(博府函【2003】21號)的定點環保示范園區。該項目于2003年9月在博羅縣環保局批準立項(博環建【2003】325號),并于同年12月取得惠州市環保局環境影響報告審批意見函(惠市環建【2003】32號)。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400畝,總投資13000萬元,由博羅縣樺陽環保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園區主要集中漂染洗水企業,所有企業采用集中供熱(汽)、集中供水供電、集中污水處理達標排放、集中物業管理等,有效地節約了能源,減少了大氣排放污染,受到市、縣各級政府大力支持。
3.2 項目環境分析
1、地形、地貌、地質
項目所在地位于博羅縣,博羅縣原始地貌為沖積平原(一般標高6~8米),以第四系東江沉積的中細沙和沙質淤泥為主,一般10米深左右,有紅石巖,地勢平坦,北部稍高,南部稍低。據歷史資料記載,博羅曾發生6級以上地震,按《廣東省地震烈度區域圖》劃分為六度區。
2、氣象氣候
博羅縣位于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東江中下游北岸,經緯度(23°03′50″~23°43′20″N,113°49′50″~114°45′50″E),大部分地區處于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半年主要受大陸季風的影響,盛行東北風,天氣干燥少雨,而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和東南季風的影響,盛行東南風,天氣高溫多雨。主要氣候特征:夏長冬短,夏無酷熱,冬無嚴寒;雨量充沛且雨熱同季,但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光熱條件優越,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博羅縣地形復雜,瀕臨南海,季風明顯,常有臺風、暴雨、干旱、雷電、大風等自然災害出現。臺風每年的次數不多,博羅位于珠江口的東北端,從珠江口登陸的臺風較少經過經過縣內,而從粵東登陸的臺風西行,受沿海蓮花山脈阻攔,當波及影響到縣內時,風力也會減弱很多。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博羅氣候特征已發生明顯變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增多趨勢。
年平均氣溫22.3℃,最冷月平均氣溫14.1℃,最熱月平均氣溫28.7℃,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0℃,歷年極端最低氣溫-0.1℃;年平均降雨量1923.4毫米,最多月平均降雨量388.3毫米,最少月平均降雨量28.2毫米;年平均雨日144.3天,年平均風速1.4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1860.8小時,年平均雷暴日數75.9天。
3.3 項目建設地資源情況
新村排渠為九潭的排水溝,流經九潭新村后匯入沙河。該排渠流量較小,主要是接納區內的雨水、農業排水、生活污水、養殖廢水和工業廢水等。沙河發源于象頭山和神山地區,上游稱為響水河,湖鎮以下稱為沙河,沙河從東北向西南流入東江,距東江主流約15km。沙河雖屬于小河,但有顯崗水庫水量調節,常年能保持一定流量,枯水期流量仍可達12.8m3/s,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稀釋作用。沙河河道狹長,河道迂回曲折,河寬平均約8-10m,水深較淺。枯水期實測最大斷面平均水深0.43m,豐水期平均水深1.15m,常年保持一定的流量,枯水期可達12.8m3/s,山河全長89km,集水面積為1235km2,平均坡降為0.638%,90%保證率月流量為26.3m3/s。沙河現狀功能為飲用、養殖、農業灌溉、納污等。
東江是珠江的三大水系之一,發源于江西省潯烏縣亞髻缽,在江西稱尋烏水,過楓樹壩后稱東江,流域面積為27073km2。東江自東北流向西南,經定南、龍川、河源、紫金流入惠州市的惠城區、博羅,再流經東莞石龍鎮,經虎門出海。東江流域地形較為破碎,山川地形較為復雜,中山、丘陵和山間小盆地相結合,僅在沿海有少許平原及由于河流發育沖涮淤積形成的三角洲。東江河寬300~400m,平均水深2m,干流全長520km,是流經惠州市和河源市的最大河流,惠州市境內河長156km。
本區植被由于地形、氣候與人為因素等的綜合影響,地帶性代表植被常綠季雨林或季雨性常綠闊葉林等原始植被已蕩然無存,只有在局部谷地或村莊旁邊的風水林等少量殘存的次生林及丘陵臺地分布的少量人工林,其它均以稀樹灌叢和草灌叢為主并間以農田,條件較好的丘陵臺地,多已開辟農田和果園,種植水稻、旱田作物及各種果樹。植被類型總的來說以馬尾松為主,喬木主要有松科、杉科、樟科、木麻黃科等。草被以芒萁為主,蕨類次之,常見芒萁群和馬尾松、崗松、小葉樟、大葉樟、鴨腳木、烏桕、荷木、桃金娘、野牡丹和算盤子等。
根據現場勘探和調查資料,與本項目有關的水體主要有新村排渠、沙河和東江。
3.4 項目建設地社會經濟情況
2014年羅陽鎮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4.53億元,同比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71.3億元,增長25.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億元,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億元,增長15%;農業總產值5.68億元,增長5%。稅收總額19.042億元,增長10.25%(其中,國稅收入5.325億元,增長15.5%;地稅收入13.717億元,增長8.35%);財政收入1.86億元,增長15%。
全鎮有普通中學16所(含民辦學校7所;其中,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22所(含民辦學校6所,其中市一級小學2所),幼兒園23間(公辦1間、私立22間)。有教職工1832人(含私立學校),其中,中學教師767人、小學教師1065人;在校學生23582人(含私立學校),其中,中學生6470人、小學生17112人;在園幼兒7324人。全鎮3歲兒童入園率88%,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達100%,普及高中階段入學率98%。鎮屬學校考入本科院校的11人,考入大專院校的136人,考入博中等縣屬重點高中的213人。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完成校園整治工程18宗,新建各種功能室15個,購置電教平臺80個、電腦800多臺、圖書3萬多冊。羅陽鎮綜合文化站與羅陽文化藝術研究會共同出版了書籍《羅陽掌故》2000冊,并于2013年3月被評為省一級綜合文化站。
3.5 項目建設地人口規模及結構
羅陽鎮位于博羅縣中南部,中心區為東經114°17′,北緯23°10′,地處東江中下游、羅浮山東麓、惠州市西郊,東與惠城區小金口街道辦事處相連,南與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辦事處接壤。既是嶺南文明古鎮、廣東省中心鎮之一,又是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2015年,全鎮轄區面積285.6平方公里,下轄29個村、8個社區;常住總人口20.6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4萬人,外來流動人口6.6萬人。
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
4.1 項目建設總體規劃
4.1.1 規劃思想
博羅縣九潭鎮(現園洲)新興工業開發區是經博羅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批準建設(博府函【2003】21號)的定點環保示范園區。目前己落戶正常生產經營企業二十三家,其中二十二家為紡織服裝漂染企業,一家為電渡企業,另與漂染企業配套的前加工和后整理企業上百家,每年貢獻稅收9000多萬元,解決勞動就業8000多人,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一定貢獻。
隨著園區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日趨嚴格,也促進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完善和發展。公司使用的20噸/小時、熱效率78%的低溫低壓(壓力1.25MPa、溫度220℃)快裝鏈條爐基于當時的設計水平和要求,其各項參數指標已達不到現在的標準。這三臺鏈條爐已呈現設備和技術的老化,其主要參數也達不到設計要求,效率只有78%,造成了煤炭資源的極大浪費,在能源極其緊張的今天,已完全不能適應企業發展和國家節能環保的要求。
惠州市瑞能熱力有限公司為滿足入園企業生產用熱,在園區內投資建設集中供熱鍋爐項目,負責項目獨立運營。為了響應節能環保的國家政策,擬將園區內現有的三臺20噸/ 小時的鏈條爐改建成一臺60噸/小時、熱效率86%的中溫、中壓循環流化床鍋爐,并建設相應高效的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設計排放標準:煙塵20mg/m3、SO230mg/m3、NOX50mg/m3),匯同原來兩臺30噸/小時的中溫中壓循環流化床鍋爐,同時增建兩臺6000kW的背壓式發電機組進行熱電聯供,達到節能降耗、提益增效之目的。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