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梯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預測
全球電梯行業概況
作為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梯與國家經濟建設尤其是房地產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近些年,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們對便捷生活要求的提高,電梯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目前,國際電梯市場呈現發達國家和地區需求穩步增長、新興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特征。 具體來看,發達國家如英、美、日、德、法、意等國家電梯保有量水平較高,由于人口增長緩慢, 其電梯保有量基本保持穩定, 但其每年電梯需要量仍保持5%-7%的增長,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老舊電梯的淘汰和更新,以適應安全、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其次,技術法規的更新和新法規政策的出臺。其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強制性條款會導致既有電梯經過改造仍然不能滿足要求而被強制報廢;第三,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或既有建筑功能性改變需要更新電梯設備。
與發達國家不同,發展中國家市場原有電梯數量很少,但由于近幾年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基礎設施發展迅速,所需電梯數量增長較快。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梯行業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調查報告》指出:電梯需求量增長最迅速的地區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拉丁美洲、東歐、非洲和中東。新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家經濟增長強勁,其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拉動了當地對電梯的需求;伊朗、以色列、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約旦、敘利亞等中東地區國家由于石油出口帶來的雄厚資金,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也帶動電梯需求量快速增長。
中國電梯行業發展概況
中國電梯行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①行業起步階段: 1908 年,上海匯中飯店安裝了我國第一臺由美國奧的斯生產的電梯。 1932 年,上海大新公司安裝了兩臺單人自動扶梯。 1980 年以前,全國電梯年均產量僅有數百臺,行業發展較為緩慢,電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②外資品牌壟斷階段: 20 世紀 80 年代起,自第一家瑞士電梯投資組建迅達電梯有限公司,外資品牌陸續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壟斷國內整機市場,以固和搶占國內電梯市場份額。同時大量民營企業進入電梯制造工業,從為外資企業生產配套零部件開始,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消化技術,積累資本,改進經營管理水平,并逐步轉型為整機制造企業。
③民族品牌崛起階段:根據《建設機械研發 60 年的歷程回顧與前瞻》,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在上世紀 90 年代率先開發了中高速交流客梯、變頻調速無機房電梯、公交型自動扶梯等 5 種整機技術,并將技術提供給國內 30 余家生產企業,為民族電梯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進入 21 世紀,一批民族電梯企業在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高,包括康力電梯、江南嘉捷、遠大智能、梅輪電梯等一部分具有一定規模的民族電梯企業迅速完成了從研發、設計、制造到安裝維保在內的完整業務鏈建設,尤其在中低速電梯產品方面,憑借較高的性價比,逐漸打破了外資品牌對我國電梯市場的壟斷。 通過學習外資品牌帶來的國際化技術標準、管理模式、經營理念,我國電梯企業實現了高起點發展。我國電梯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直接與國際接軌,基本消除了國產電梯進入國際市場的技術障礙,國內電梯企業已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未來電梯行業的競爭發展方向
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是未來一段時間持續競爭的重要手段,一些一、二線品牌會將競爭的主線放在市場上的主流產品進行持續的價格競爭。隨著參與的廠家越多,價格的競爭傳導到市場上就越明顯,消費者可選的空間越大,就會越來越壓縮二、三線品牌的生存空間。
售后服務市場的爭奪
電梯行業的售后服務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隨著產品毛利潤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廠家會將注意力的目光轉移到這個后服務市場。國內最早的電梯安裝于2001年,電梯的使用壽命約在15-20年,也就意味著未來會有一大批的電梯進入維保,進入更新的時期,舊電梯替換基本上就是屬于新購電梯進行安裝,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另外,政府主導的公信力、市場透明、程序正義等等要求,越來越多的電梯項目的選擇和使用要經歷招投標流程,一些資質不全、品牌、產品技術含量不夠、產品不夠創新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
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經濟下行期,電梯行業形成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發展局勢,而隨著房地產的回暖又給電梯行業帶來新發展的階段。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