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食品工業的智能化,是行業升級轉型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食品工業是指以農副產品為原料通過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發酵的方法制造食品的工業生產部門。其原料主要是農、林、牧、漁及副業部門生產的初級產品。按照我國1984年12月制定的分類目錄,它的總稱為食品、飲料和煙草制造業。
工業4.0時代的來臨,給整個制造業帶來了一場全新的革命,而其核心就是智能制造。“民以食為天”,食品工業作為占整個制造業10%的行業,也是關系到國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產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我國食品工業規?;?、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也顯著提高。
中國食品工業經歷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階段,近些年的增速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當前,中國食品產業正在經歷著"雙轉變",一是從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二是從提供能量為主向滿足能量、營養、功能甚至情感和文化等多種復合需求轉變。
中國食品工業發展路徑選擇
第一,“兩化融合”為主線,加速食品工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強食品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行業標準建設和推廣,加快制定支持食品行業兩化深度融合的技術標準規范,開展食品行 業兩化融合典型示范工作。開展食品行業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公共平臺建設。加強重點食品工業企業參與到裝備自動化、智能化的進程中。對于食品工業中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建設數據開發的大數據平臺,實現產品和市場的長期跟蹤、預測和監督,從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其他企業的產品輻射和技術示范作用。
第二,樹立品牌為發展重點,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企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名優產品,以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產業集群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的發展對于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針對產業集群的智能制造發展,形成“智慧集群”發展模式,促進傳統產業集群加快向自主設計加工、自主品牌生產轉變,實現產業集群整體轉型升級。
我國食品工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場需求極大。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在新常態下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將智能制造應用于食品機械領域,實現食品生產和食品企業管理的智能化,是我國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企業大大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目前企業普遍面臨用工貴、招工難的問題,智能制造能夠實現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其次,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需要采取新的技術、新的生產模式和新的生產工具。傳統機械通常采用恒定控制系統,主要由人工進行操控。而智能制造具有高速度和高精度等特點,能夠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企業效益。
最后,新一輪產業革命,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的發展勢不可擋,智能制造已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