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需求量不斷地增加,海鮮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海鮮又稱海產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動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魚類、蝦類、貝類這些海產等等。雖然海帶這類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鮮主要還是針對動物制成的料理為主。
海鮮生產業的地域集中情況跟臨海的先天優勢與便利的貿易港口有著緊密的聯系。而海鮮消費水平除了地區的經濟狀況之外還跟地理因素、世代累積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其中西部地區由于受到消費能力、地域因素和傳統飲食文化影響,海鮮消費尚處于很低的水平。 2014年我國海鮮總產量為3296.2萬噸,產量較2013年同期增長5.01%,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量比例為51:49;2014年我國海鮮進口量為273.1萬噸,進口數量同比增長1.94%.2015年,中國的海鮮總產量為3506萬噸,同比增長6%.2015年,中國海鮮進出口總量559萬噸,其中出口總量293萬噸,占進出口貿易比重51.1%.
水產品因為他的營養與藥用價值被人們逐步深刻地認識,使得其市場和消費群體逐步擴大,需求量逐年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海水水產品作為水產品中的一個分支,2017年我國海水水產品產量3495.22萬噸,同比增加0.1%。
海洋漁業保持平穩發展態勢,海水養殖和遠洋漁業產量穩步增長。2015年全年海洋漁業實現增加值4352億元,比上年增長2.8%。
從大方向來講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活動范圍多方向擴展,經濟總量迅速增加,增長速度快于全國國民經濟增長及一直處于領跑地位的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增長。在眾多沿海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這也預示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海洋,國家也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高效綜合利用,將極大促進我國海鮮行業的發展。
從民眾基礎層面來講:國內目前的海鮮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消費份額占比逐漸擴大。一線城市穩步增長,二、三線城市緊跟不斷擴張。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往高檔的龍蝦、鮑魚、螃蟹逐漸走進平民百姓家,無論是從整體消費頻率還是消費人群基數來看,中國的海鮮市場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海鮮作為海水水產品可使用的部分,也隨之不斷增加。2017年我國海鮮產量64.8噸,同比增長12%,呈上升趨勢。隨著人們需求量不斷地增加,海鮮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