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洋開發利用的進一步深入,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
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高風險的特點,是先進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綜合體,產業輻射能力強,對國民經濟帶動作用大。

2017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增長態勢明顯。2017年二手交易和轉售市場高度活躍,根據Clarksons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鉆井平臺二手及轉售交易量達到59艘/座;2017年全年共成交海洋工程裝備66座/艘、94.5億美元,截至2018年1-9月,全球海工市場成交訂單56座/艘,成交金額約56.5億美元。
據統計,在近10年發現的大型油氣田中,有近60%位于茫茫大海,海洋工程裝備及海洋結構物的需求已經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石油仍將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石油需求仍將保持持續增長。為緩解目前全球石油氣供需的矛盾,海洋油氣開發將成為世界油氣生產最主要的增長點,并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起步于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實現快速發展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國內外海洋裝備需求的增長,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抓住市場高峰期的戰略機遇,承接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訂單,實現了快速發展,能力也明顯提升。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先后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水深最大的近海導管架固定式平臺,國內最大、設計最先進的30 噸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 FPSO,當代先進自升式鉆井平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 3000 米深水半潛式平臺等一批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
從當前全球海工裝備建造的格局來看,歐美是第一梯隊,掌握設計的核心技術,以高端海工產品為主;韓國、新加坡是第二梯隊,具備工程的總承包能力,正在向深水高技術裝備領域發展;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產品還屬于中低端,高技術是我國的薄弱環節。
就我國海工裝備產業來看,目前產業布局已初步形成,但產品設計開發能力與國外差距較大,配套市場還被外國企業掌控。此外,目前我國的工程總包能力不足,且在高端海工裝備設計建造領域基本還是空白。
對策建議
鼓勵建立產業聯盟:組織和引導行業骨干研發機構、制造企業,聯合檢驗機構、用戶單位等,建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聯盟,鼓勵相互持股和換股,形成利益共同體,在科研開發、市場開拓、業務分包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完善財稅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有效拓寬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的融資渠道。
廣泛開展對外合作:支持國內企業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探索各種對外合作模式,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企業利用現有修造船設施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重點支持企業適應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的特點對生產設施進行改造、工藝流程優化,以及開展企業信息化建設、節能降耗及減排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企業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引進研發設計、經營管理方面的境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
隨著海洋開發利用的進一步深入,海洋工程裝備的內涵也將更加豐富,為行業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未來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