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餐未來發展趨勢 2023年團餐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
產業趨勢 2023-11-10 05:53:36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團餐是指為政府、企業、學校、醫院、會展、寫字樓、賽事等提供集中的飲食服務的一種餐飲模式,是我國餐飲結構中重要的類型之一。團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占據整個餐飲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隨著消費升級、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動,團餐行業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呈現出多元化、品牌化、數字化、規范化等發展趨勢。本文將從團餐市場規模、用戶需求、行業競爭、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團餐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一、團餐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2.25萬億元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餐飲市場規模下降16.6%,降至3.96萬億元,但團餐市場規模僅下降4.5%,達到1.77萬億元,占餐飲市場的比重提升至44.7%。這說明團餐市場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穩定性,是餐飲行業的重要支柱。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團餐市場有望保持10%的增長率,2023年將達到2.25萬億元。
團餐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團餐客戶群體龐大且穩定。據統計,2020年,我國在校人數和城鎮就業人數總計約7.5億人,這些人群是團餐的主要消費者,且具有較高的消費頻次和忠誠度。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團餐客戶群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
(2)團餐多樣化發展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團餐不僅包括傳統的食堂團餐,還涵蓋了外賣團餐、預制菜團餐、自助餐團餐等多種形式,能夠適應不同的消費場景和偏好,如企業、學校、醫院、會展、寫字樓、賽事等。團餐品類也更加豐富多樣,如中餐、西餐、地方菜、特色菜、健康菜等,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3)團餐服務和技術的升級提高了用戶體驗和效率。團餐企業通過引入智能化、數字化、平臺化等技術手段,實現了食材采購、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訂單管理、食品安全、用戶反饋等環節的優化和創新,提高了團餐的品質和效率,降低了成本和風險,增強了用戶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4)團餐政策的出臺和監管的加強促進了行業規范化發展。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團餐相關的政策和標準,如《團體用餐服務規范》、《團體用餐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團體用餐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為團餐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指導意見。同時,政府、企業、媒體等官方也加強了對團餐行業的監督和評價,推動了團餐行業的規范化、透明化、品牌化發展。
二、團餐用戶需求日趨多元化,更關注用餐體驗和品質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團餐用戶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斷變化,從最初的衛生、吃飽到如今對菜品種類、美味程度、就餐便利度等方面的要求,對團餐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團餐用戶的主要需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食堂價格優勢明顯,但口味、品相和擺盤等仍需改進。79.8%的團餐消費者認為食堂價格優勢明顯,距離近(64.8%)和出餐快(57.3%)也是食堂就餐的兩大優點,但口味、品相和擺盤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分別有41.7%、38.5%和36.2%的團餐消費者對此表示不滿意。這說明團餐用戶在注重價格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用餐的品質和體驗,希望食堂能夠提供更美味、更有吸引力的菜品。
(2)中餐和地方菜、自助餐為熱門選擇品類,但也希望有更多的新鮮和健康菜品。團餐品類方面,中餐和地方菜(65.7%)、自助餐(57.4%)為熱門選擇,這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有關,也反映了團餐用戶對于多樣化和自主化的需求。同時,團餐用戶也希望有更多的新鮮和健康的菜品,如水果(49.6%)、沙拉(43.2%)、素食(34.7%)等,這與當前的健康飲食潮流相符,也表明團餐用戶對于營養均衡和食品安全的重視。
(3)線上預訂和支付、智能取餐等服務受到歡迎,但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間。團餐服務方面,線上預訂和支付(54.8%)、智能取餐(48.6%)等服務受到團餐用戶的歡迎,這些服務能夠提高團餐的便利性和效率,減少排隊和浪費的現象,也符合當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但同時,這些服務的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間,如線上預訂和支付的使用率僅為38.7%,智能取餐的使用率僅為28.4%。這說明團餐用戶對于這些服務的認知和信任還有待加強,團餐企業也需要在技術和推廣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三、團餐行業競爭格局日趨激烈,品牌化和專業化成為優勢
團餐行業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包括傳統的團餐企業、餐飲連鎖企業、外賣平臺、食品生產企業等,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復雜化的競爭格局。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團餐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前十大團餐企業的市場份額僅為16.2%,其中排名第一的中糧我買網的市場份額為3.5%,其次是百勝餐飲(2.9%)、海底撈(2.3%)、餓了么(2.1%)等。這說明團餐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也存在著更多的競爭機會和挑戰。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團餐企業如何脫穎而出,贏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呢?我們認為,品牌化和專業化是團餐企業的兩大優勢,也是團餐行業的兩大發展趨勢。
(1)品牌化:團餐企業通過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聲譽,提升用戶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增加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品牌化的核心是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創造良好的口碑和評價。品牌化的手段包括建立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制定統一的服務規范、開展有效的營銷和宣傳活動、建立忠誠的用戶群體等。例如,海底撈作為一家知名的餐飲連鎖企業,通過其獨特的服務理念和文化,成功地進入了團餐市場,為企業、學校、醫院等提供了高品質的火鍋團餐服務,受到了用戶的歡迎和好評。
(2)專業化:團餐企業通過專注于某一領域或細分市場,提供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優勢。專業化的核心是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特點,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創造獨特的價值和體驗。專業化的手段包括開發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建立專業的團隊和合作伙伴、拓展特定的客戶和市場等。例如,中糧我買網作為一家專業的團餐平臺,通過其強大的供應鏈和物流能力,為團餐企業提供了從食材采購、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訂單管理等一站式的團餐解決方案,幫助團餐企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領先地位。
四、團餐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
團餐行業作為餐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隨著消費升級、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動,團餐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革,呈現出多元化、品牌化、數字化、規范化等發展趨勢,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安全的團餐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貢獻。
但同時,團餐行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風險,如用戶需求的多變性、行業競爭的激烈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人力成本的高昂性等,這些都對團餐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團餐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困難。
因此,團餐企業要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就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提高自身的品牌和專業化水平,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優勢,同時,也需要與政府、行業、用戶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溝通,共同推動團餐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一、團餐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2.25萬億元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餐飲市場規模下降16.6%,降至3.96萬億元,但團餐市場規模僅下降4.5%,達到1.77萬億元,占餐飲市場的比重提升至44.7%。這說明團餐市場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穩定性,是餐飲行業的重要支柱。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團餐市場有望保持10%的增長率,2023年將達到2.25萬億元。
團餐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團餐客戶群體龐大且穩定。據統計,2020年,我國在校人數和城鎮就業人數總計約7.5億人,這些人群是團餐的主要消費者,且具有較高的消費頻次和忠誠度。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團餐客戶群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
(2)團餐多樣化發展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團餐不僅包括傳統的食堂團餐,還涵蓋了外賣團餐、預制菜團餐、自助餐團餐等多種形式,能夠適應不同的消費場景和偏好,如企業、學校、醫院、會展、寫字樓、賽事等。團餐品類也更加豐富多樣,如中餐、西餐、地方菜、特色菜、健康菜等,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3)團餐服務和技術的升級提高了用戶體驗和效率。團餐企業通過引入智能化、數字化、平臺化等技術手段,實現了食材采購、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訂單管理、食品安全、用戶反饋等環節的優化和創新,提高了團餐的品質和效率,降低了成本和風險,增強了用戶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4)團餐政策的出臺和監管的加強促進了行業規范化發展。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團餐相關的政策和標準,如《團體用餐服務規范》、《團體用餐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團體用餐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為團餐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指導意見。同時,政府、企業、媒體等官方也加強了對團餐行業的監督和評價,推動了團餐行業的規范化、透明化、品牌化發展。
二、團餐用戶需求日趨多元化,更關注用餐體驗和品質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團餐用戶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斷變化,從最初的衛生、吃飽到如今對菜品種類、美味程度、就餐便利度等方面的要求,對團餐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團餐用戶的主要需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食堂價格優勢明顯,但口味、品相和擺盤等仍需改進。79.8%的團餐消費者認為食堂價格優勢明顯,距離近(64.8%)和出餐快(57.3%)也是食堂就餐的兩大優點,但口味、品相和擺盤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分別有41.7%、38.5%和36.2%的團餐消費者對此表示不滿意。這說明團餐用戶在注重價格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用餐的品質和體驗,希望食堂能夠提供更美味、更有吸引力的菜品。
(2)中餐和地方菜、自助餐為熱門選擇品類,但也希望有更多的新鮮和健康菜品。團餐品類方面,中餐和地方菜(65.7%)、自助餐(57.4%)為熱門選擇,這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有關,也反映了團餐用戶對于多樣化和自主化的需求。同時,團餐用戶也希望有更多的新鮮和健康的菜品,如水果(49.6%)、沙拉(43.2%)、素食(34.7%)等,這與當前的健康飲食潮流相符,也表明團餐用戶對于營養均衡和食品安全的重視。
(3)線上預訂和支付、智能取餐等服務受到歡迎,但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間。團餐服務方面,線上預訂和支付(54.8%)、智能取餐(48.6%)等服務受到團餐用戶的歡迎,這些服務能夠提高團餐的便利性和效率,減少排隊和浪費的現象,也符合當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但同時,這些服務的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間,如線上預訂和支付的使用率僅為38.7%,智能取餐的使用率僅為28.4%。這說明團餐用戶對于這些服務的認知和信任還有待加強,團餐企業也需要在技術和推廣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三、團餐行業競爭格局日趨激烈,品牌化和專業化成為優勢
團餐行業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包括傳統的團餐企業、餐飲連鎖企業、外賣平臺、食品生產企業等,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復雜化的競爭格局。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團餐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前十大團餐企業的市場份額僅為16.2%,其中排名第一的中糧我買網的市場份額為3.5%,其次是百勝餐飲(2.9%)、海底撈(2.3%)、餓了么(2.1%)等。這說明團餐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也存在著更多的競爭機會和挑戰。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團餐企業如何脫穎而出,贏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呢?我們認為,品牌化和專業化是團餐企業的兩大優勢,也是團餐行業的兩大發展趨勢。
(1)品牌化:團餐企業通過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聲譽,提升用戶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增加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品牌化的核心是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創造良好的口碑和評價。品牌化的手段包括建立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制定統一的服務規范、開展有效的營銷和宣傳活動、建立忠誠的用戶群體等。例如,海底撈作為一家知名的餐飲連鎖企業,通過其獨特的服務理念和文化,成功地進入了團餐市場,為企業、學校、醫院等提供了高品質的火鍋團餐服務,受到了用戶的歡迎和好評。
(2)專業化:團餐企業通過專注于某一領域或細分市場,提供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優勢。專業化的核心是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特點,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創造獨特的價值和體驗。專業化的手段包括開發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建立專業的團隊和合作伙伴、拓展特定的客戶和市場等。例如,中糧我買網作為一家專業的團餐平臺,通過其強大的供應鏈和物流能力,為團餐企業提供了從食材采購、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訂單管理等一站式的團餐解決方案,幫助團餐企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領先地位。
四、團餐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
團餐行業作為餐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隨著消費升級、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動,團餐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革,呈現出多元化、品牌化、數字化、規范化等發展趨勢,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安全的團餐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貢獻。
但同時,團餐行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風險,如用戶需求的多變性、行業競爭的激烈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人力成本的高昂性等,這些都對團餐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團餐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困難。
因此,團餐企業要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就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提高自身的品牌和專業化水平,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優勢,同時,也需要與政府、行業、用戶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溝通,共同推動團餐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