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巨額虧損下的轉型之路,且行且珍惜??
在壹藥網上市之后,整個醫藥電商的市場已經到了一個轉折的關頭。自從2014年以來,醫藥電商幾經起落,特別是在2017年的處方藥嚴禁網售的新規出臺后,醫藥電商的前景越發暗淡。從壹藥網的上市可以看出,直接面向C端的藥品銷售增長雖然較快,但受制于流量的昂貴和市場的同質化競爭,營銷成本高昂,虧損極為嚴重。這迫使壹藥網不得不轉向2B的業務,但B2B模式雖然成本可控,但利潤極低。而且隨著線下藥店的大規模合并,未來的市場需求將總體萎縮,市場前景較弱。
要理解醫藥電商的困境,還是要回到中國醫療體制的現狀上來。在以藥養醫的體系下,藥品是醫院的巨大收入來源,因此醫院而非零售渠道才是藥品的主要銷售渠道。在處方外流較為困難的市場環境下,藥品零售本身的市場份額就較小。另一方面,中國線下藥店密集而且完備,亞洲的都市屬性使得用戶需求在線下能即刻被滿足。醫藥電商需要較長時間的配送,無法滿足感冒發燒等小病需求的即刻性,而并沒有急迫需求的往往是慢病用藥,這類藥品大都是處方藥,很難從醫院流出。
處方藥的銷售模式限制了醫藥電商做大的可能性。表面來看,只要把OTC的渠道鋪設好就能為處方藥未來的零售做好承接,誰占據了流量的入口就占據了未來發展的先機。但處方藥和OTC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銷售模式,與非處方藥不同,處方藥銷售的核心是獲取處方,在沒有處方的前提下,再大的流量入口也沒有意義。目前中國主要的處方藥銷售集中在院內,由于不同省份和不同醫院的采購需求極為不同,市場事實上非常分散。而且,在以藥養醫的行業特征沒有徹底消失前,醫院的處方外流的可能性并不大。目前處方藥零售做的好的主要是與醫院有著良好關系的藥店,這都屬于重資源拓展,很難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因此,目前市場上所有的2C模式(B2C或O2O)都是以互聯網高補貼沖流量的模式來運作,在短期內都獲得了一定的營收快速增長。但藥品與其他產品不同,用戶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很難會通過爆款來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即使通過計生用品和保健品來帶動,也無法與大型的電商巨頭抗衡。由于中國藥店可及性強,一旦費用的補貼不存在,用戶的需求就像潮水一樣退去,不再回頭。所以,2C的市場就陷入了死結,不補貼就不能擴大規模,擴大規模就只能巨額虧損,盈利遙遙無期。
在這樣的市場下,醫藥電商面臨一個較強的悖論,如果要獲得有質量的發展,就必須從醫院獲得難以流出的處方,而如果要發展非處方業務,高額虧損導致業務模式無法持續,而且在多個層面卻不如線下藥店更有競爭力。因此,醫藥電商很難滿足市場預期,只能依靠非藥品業務來沖量,未來的增長面臨較大的瓶頸。而B2B業務表面看來是能獲得一定體量并減少虧損,但隨著大型藥店的并購日益激烈,小型藥店的數目日益減少,需求在未來也將降低,這樣一個市場從長期看將是日漸萎縮的。
為了保證自身的發展,也為了獲取營收,醫藥電商不得不向線下轉型。當然,政策對于第三方平臺的限制也逼迫了醫藥電商向線下轉型,但這只是一個表面的原因,內在的動力還是來自醫藥電商自身面臨的困境。
不過,與原來的輕模式相比,醫藥電商進入線下就不得不遵從線下藥店的運營模式。由于中國零售藥店始終無法大規模的獲取處方藥市場份額,這導致藥店整體的坪效過低,單店營收增長乏力。而且,單店覆蓋的地域有限,在低坪效的前提下難以獲得很大的量增。線下的擴張主要基于新開和并購來完成,這與線上的希望快速吸取跨地域的用戶爆發式增長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因此,線下藥店的增長相對緩慢很多,無法再以原先的故事來獲取資本的青睞。
當然,線下的快速擴張依然是可能的,這主要是通過大規模的資本并購來建立區域性的連鎖,從而實現資產的全面整合。但并購式擴張考驗的是管理和整合的能力,而非互聯網公司擅長的直接面向C端的市場推廣和客戶獲取能力,這是完全不同的市場推動力,更適合于原先擁有藥店強運營的管理層來操作,而非互聯網公司的運營人才來操作。
從總體上來看,醫藥電商進入線下也意味著其整體將淪為線下的附庸,難以獲得獨立發展的空間。目前的落地開藥店的模式不可持續,未來的出路有幾條:第一,全面轉型去大規模的并購藥店來擴大線下的規模并做大營收。第二,等待政策的機會和處方外流的市場空間。第三,堅持發展醫藥電商,以O2O為支撐,等待市場機會。第一條道路是主動出擊,無論醫藥電商能否獲得發展,都能獲得自身的發展。而第二三條道路則受制于政策和市場的發展,屬于等風來的模式,需要長期的戰略堅守。不過即使第一條道路走通,醫藥電商也無法成為市場的主流模式,將永遠只是線下藥店的附屬。不過轉型成功的公司由于帶有線上發展的經驗,可以有效推動信息化變革,為新型的藥品零售模式探路。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