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大豆生產能力,是解決我國大豆需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
大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人類提供豐富、優質的油脂和蛋白資源。無論大豆油還是作為飼料的豆粕,我國一直都是消費大國,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大豆種質資源,而大豆生產和科研水平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人類提供豐富、優質的油脂和蛋白資源。無論大豆油還是作為飼料的豆粕,我國一直都是消費大國,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我國消費大豆油1740萬噸,占全球消費總量的30.9%;消費豆粕7407萬噸,占全球消費總量的31.7%。
隨著人口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1995年以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1995年,國家調整大豆進出口政策,增加進口,減少出口,我國首次成為大豆進口國,隨后呈逐年上升趨勢;2000年進口突破1000萬噸;2010年突破5000萬噸;2017年高達9553萬噸。目前,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7%以上,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且2017年的進口主要來源于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分別占我國進口總量的53%、34%和7%。
增強大豆生產能力是解決我國大豆需求的根本途徑 目前,我國的進口大豆主要來源于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然而,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種子基本來源于美國種業,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大豆進口90%以上受控于美國種業,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的大豆產業乃至糧食安全。一方面,大豆高進口比例會導致我國食物結構和供給的不穩定。另一方面,目前大豆定價權完全掌控于國外。
從長遠發展來看,增強大豆生產能力,是解決我國大豆需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
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展望
資源整合、產業升級、企業的發展需要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產融雙驅推動產業的升級,企業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企業須結合金融、期貨、期權、匯率等工具,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的變化,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特別是2016年以來,國內很多企業面臨生產成本直接上升的問題,造成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減弱,因此企業就必須進行產業升級。
另外,產業要擴展鏈條,要從多個環節去尋找低風險、高利潤的增長點,要學習國際上先進的企業,避免中國油脂壓榨產業單一規模和單一來源點的問題,應對市場沖擊。
新時期下中國大豆產業,工業供給側性改革給國內的大豆壓榨行業帶來了機會,通過“三去一降一補”推進市場的發展,也給國內的大豆種植業和壓榨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