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中國醫藥分開政策的推進,國內藥店有望成為藥品銷售第一終端的潛力
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醫療健康健康行業,加強普通群眾的健康意識,這也讓零售型藥店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趨勢。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也導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迅速發展,大健康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從而推動整個醫藥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根據某權威調查顯示,近十年來,零售型藥店已經逐漸成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主要是由于零售型藥店具有經濟性、便利性及專業性等特點,獲得更多消費者認可。
藥店以便利性為核心,具備一定的經濟性。零售藥店是當前三大醫藥消費終端之一,上游連接醫藥制造商或批發商,下游為消費者提供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醫藥健康產品。和醫院相比,零售藥店規模相對較小,可靈活布局,具有明顯的便利性優勢;零售藥店競爭激烈,規模化的龍頭可借助較強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因此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性。
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國藥店總數為448057家,同比上漲3.02%。其中,藥品零售連鎖企業4981家,同比增速 16.76%,相較于 2014 年的19.5%略有放緩。進入2014年以后,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新一輪醫改逐步開始(醫??刭M、藥品零加成等政策),藥品增速開始有所放緩。據中康資訊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藥品市場規模為13775億元,同比增長7.6%。2016 年藥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774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基本持平。
由于網售處方藥的政策并未放開,網上藥店的份額占比仍較低, 僅為0.22%。 從零售藥店銷售產品的品類結構來看,目前藥品仍是零售藥店主要銷售的產品,化藥、中成藥、中藥飲片等合計占比超過 80%;非藥品銷售占比 19.3%,其 中食品(含保健品)占 11.3%,醫用器械(含家用護理)占比 5%,而藥妝、日用、 其他商品占比較少,總份額約 3%。2015 年藥品銷售規模為 2260 億元,同比增長 11.6%;非藥品銷售 832 億元,同比增長 5%。
藥店行業增速基本穩定在10~13%之間,增長穩健(藥店行業增速長期穩健,且逐步快于醫院終端)。近年來,醫藥行業整體增速在招標降價和醫保控費的影響下持續放緩,醫院端藥品市場規模增速放緩更快,已從2012年20%左右增長下滑到2017年8%,而藥店端受控費政策影響較小,增速雖有下滑,但整體保持穩定,介于9-13%之間。事實上,藥店渠道是目前國家在推進醫藥分開背景下重點鼓勵支持的子行業,具體包括試點電子處方外流、試點慢病長處方、推進藥店分類管理等,同時藥品招標限價壓力之下,上游廠家開發藥店渠道的意愿也逐年提升,可以預期在醫藥行業整體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未來藥店行業將長期景氣。
當前藥店是醫藥銷售第二大終端,2017年實體藥店營收規模約3700億元。由于中國長期實行以藥補醫機制,醫院是藥品主流消費渠道(第一終端),藥店是第二終端,占全國1.4萬億藥品終端銷售的22%左右(2017年)。2017年,零售藥店中,實體藥店市場規模約3700億,藥品占比約80%;醫藥電商總規模約310億,藥品占比約45%。
隨中國醫藥分開政策的推進,我們認為國內藥店也有成為藥品銷售第一終端的潛力。目前國內藥店處方藥市場規模約1200億元,不考慮行業的基礎需求增長,僅考慮處方藥藥店渠道占比可達到美日水平,則國內藥店整體市場空間就可達6147~8148億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