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但也同時存在著問題??
在“互聯網+”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下,“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也應運而生,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智慧社區”模式。智慧社區是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智慧社區是指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從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社會民眾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智慧社區引入到小區建設中,將物聯網、傳感器等信息通信技術,將小區的物業管理與業主服務融為一體,能夠為社區民眾營造安全、便利以及舒適的現代化生活環境,并逐漸形成智能信息處理的新型小區管理業態。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施“互聯網+社區”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與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運用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社區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協商活動、組織鄰里互助,探索網絡化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發展社區電子商務,按照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務實推進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建設,積極開發智慧社區移動客戶端,實現服務項目、資源和信息的多平臺交互和多終端同步。
加強農村社區信息化建設,結合信息進村入戶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積極發展農產品銷售等農民致富服務項目,積極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推動扶貧開發兜底政策落地。
在2018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推進小城市培育試點和省級示范鎮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小鎮。
由于我國還處于智慧社區應用和發展的初級階段,使得這一發展理念在不同的區域,其應用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智慧社區是建設智慧型城市的重要內容,其不僅是一種新興的建設發展理念,同時也是一種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由于受到建設成本以及消費水平的制約因素限制,使得智慧社區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應用和發展速度較快,而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一理念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共識。
智慧社區現存問題
1、各地政府難以貫徹智慧社區建設落實。目前,大多數地方政府為響應國家號召,開展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建設活動。智慧社區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居民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體會科技帶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但是在現實落實中,某些地區的智慧社區項目高開低走,開始時高調宣傳,最后卻低調收場。
2、社區內的資源、服務整合困難。智慧社區的理想狀態,是讓社區內的閑置資源、勞動力均能有效地被利用。但是在現實情況中,社區的人員雖然居住比較集中,但是要將社區內的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是有難度的。
3、社區化服務無法形成差異性。當前各個城市的智慧社區服務主要類型有物業管理公司的服務、社區行政管理中心提供的公共服務以及一些社區O2O產品提供的專項到家服務。這些智慧社區服務都打著智慧社區的旗號,但是在社區居民眼中卻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4、技術、人才配套滯后。長期以來,社區行政管理人員人才素質有限,智慧社區軟硬件資源若要實現改革與創新,首當其沖的便是人才儲備的挑戰。一方面對原來的人才隊伍進行技術和管理意識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一方面現有的人才激勵政策尚未完善,無法吸引優秀的人才進駐管理層面。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