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多云服務運營支撐平臺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案例
1、項目概況
本次項目擬用于建設公司混合多云服務運營支撐系統,是對現有云計算業務的擴展。項目將依托云計算技術,融合數據分析、智能運維,互聯網運營等手段,對接業界主流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平臺,搭建或納管混合云計算所需的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等服務架構,形成完善的云服務管控和運營體系。
項目建成后主要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客戶提供復雜云環境下的建設、管理、運維和運營服務,并為自有 SaaS 應用提供統一支撐。項目的實施有助于保求,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項目實施的背景和必要性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云計算
云計算是推動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促進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的全新業態,是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也是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工信部于 2017 年先后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和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和《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云計算產業的發展。2017 年 4 月,工信部下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從提升技術水平、增強產業能力、推動行業應用、保障網絡安全、營造產業環境等多個方面,推動云計算健康快速發展。
2018 年 8 月,工信部下發《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 年)》,對企業上云做出了計劃性指南,實現了從科研成果到產業化落地實施的進一步的效益閉環。2020 年 4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正式對“新基建”的概念進行解讀,云計算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將與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從底層技術架構到上層服務模式兩方面賦能傳統行業智能升級轉型。
(2)混合云是未來 5-10 年的市場主流
在政府積極引導和企業戰略布局等推動下,目前我國云計算產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應用范疇不斷拓展,已成為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云計算的應用正從
游戲、電商、移動、社交等互聯網行業逐步擴展到政府、金融、能源、醫療、制造業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的企業級客戶基于自身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規律更愿意采用混合多云的建設模式。在混合多云模式下,公有云環境和私有云環境既彼此獨立,又能通過連接加密的形式相互關聯,在實現靈活性的同時保障安全性。根據 IDC 研究機構發布的《IDC FutureScape: 全球云計算 2020 年預測——中國啟示》,預計到 2023 年,50%的中國企業應用將部署在容器化的混合云/多云環境中。未來根據業務特性使用 IT 承載資源的混合多云架構將是企業級用戶的主流選擇。
(3)混合多云管理和運營面臨較大挑戰
政企用戶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IT 成為業務創新的直接驅動力,業務與IT 結合越趨緊密。如何整合非云系統,融合現有私有云和多個公有云架構,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進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本增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企業上云建設進程,如何創新云環境尤其是 SaaS 應用的運營管理,增強營銷手段,強化獲客能力,完善服務方式,保持客戶粘性,達成互聯網+的預期效果,實現互聯網營銷、免費試用、簽約轉化、多渠道服務、精準定價和計費全過程運營管理是更大的挑戰。
(4)建立統一 SaaS 支撐平臺勢在必行
近年來,公司重點布局行業應用,大數據及云服務業務,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生物、能源、礦山、媒體等多個有影響力的行業 SaaS 解決方案,目前這些 SaaS 應用采用不同的架構和技術,重復投入和資源浪費現象較為嚴重。通過構建公用的 SaaS 服務運營支撐平臺,統一技術標準和建設規范,可以顯著降低實施、開發和運維成本,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和擴展性,增強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業務持續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3、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1)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使混合多云迎來發展機遇
根據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 年)》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 35.8 萬億元,占 GDP的比重達到 36.2%,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在政企數字化轉型中,使用混合多云統管模式,既能整合非云和私有云系統,又能有效對接多家公有云平臺,在享受彈性資源和自動化部署的優勢同時,保障了核心業務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提升了系統的容錯能力,成為大中型企業云建設的優先選擇。
(2)公司前瞻性的技術布局是項目成功的良好基礎
混合多云平臺的研發需要深厚的技術支持,公司積極跟蹤國內外云計算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在行業應用中的長期實踐和理解,先后啟動了私有云和行業云多
個相關系統的研發,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儲備,為本項目的實施打下了良好軟件技術基礎。
公司作為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工作組(即 ITSS)參與單位,積極參與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研制、國家云計算標準研制和應用推廣。公司參與起草的 IT運維相關的國家標準包括《信息技術-云計算-云服務質量評價指標》(標準號:GB/T37738-2019),《信息技術服務-運行維護-第 4 部分:數據中心服務要求》(標準號:GB/T28827.4-2019)、《信息技術-服務-從業人員能力評價要求》(標準號:GB/T37696-2019)、《信息技術-云計算-云資源監控通用要求》(標準號:GB/T37736-2019)、《信息技術云計算云服務交付要求》(標準號 GB/T37741-2019)。
公司在云計算相關領域取得的專利和著作權如下:
(3)豐富的客戶資源和項目案例,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長期的業務發展過程中,公司的產品技術實力及服務能力得到市場及客戶的高度認可,樹立了良好的公司品牌和信譽。公司在金融、運營商、能源、生命科學、制造、政府等行業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其中云服務方面和人民銀行清算中心、太平洋保險、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海油、中石化、瀘天化、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三門核電、國家開放大學、新興際華、中國建筑、廣汽豐田,廣汽三菱建立了良好的項目合作。
公司先后中標了中國移動 IT 云(私有云資源池)、網絡云、移動云(公有云資源池)等超大型云資源池項目,還連續參與了兩期網絡云工程建設,并承接了北京、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和吉林五個區域的移動云項目,深度參與一體化建設和運維,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維和運營經驗。
4、項目建設規劃
(1)項目實施主體
本項目實施主體為榮聯科技,實施地點為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
(2)項目投資額
本項目總投資為 22,192 萬元,計劃使用本次募集資金投入 20,000 萬元,用于場地租賃、裝修、軟硬件設備購置等。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