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產業面臨優劣雙面因素我國國防支出穩步增長
軍工產業是國家政治經濟的重要支撐。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軍工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軍工產業發展面臨優劣雙面因素。
有利因素1——軍改穩步推進,軍品市場需求提升。2016年1月,中央軍委印發《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是推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出的指導性意見。按照總體目標要求,2017年至2020年,對相關領域改革作進一步調整、優化和完善,持續推進各領域改革。在軍隊體系改革之后,將結構優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與科技密集型轉變,形成聯合作戰力量體系。在新調整組建的單位中,包括海軍陸戰隊、空軍空降兵軍以及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諸多新型作戰力量。隨著國家軍隊體制編制改革的逐步完成,特殊機構用戶的采購已經開始啟動,軍改落地后軍工訂單已經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有利因素2——軍民融合扶持力度逐漸加大。軍民融合扶持力度逐漸加大,民參軍企業重點受益。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以來,國家就加速全面推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與裝備承制單位聯合審查工作機制,并在全國范圍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設備整合共享、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民品企業配套核心軍品的認定和準入標準3項創新舉措。隨著民參軍準入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和扶持力度的進一步增強,民參軍企業有望重點受益。
不利因素1——軍工技術進入民用市場存在一定障礙。國家國防科研力量由軍工集團支配,政府對科研院所的調控能力不斷弱化,軍工集團對科研院所采用市場化導向的管理式,致使國防科研院所對基礎性科技研發的積極性降低,基礎性科技原創成果出現滑坡現象。這種管理體制造成了國防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后勁嚴重不足,同時也制約國防技術與民用技術雙向轉化。
不利因素2——軍民融合科技產業知識產權政策缺失。在國防知識產權權屬和利益分配問題上,仍在沿用全部歸國家所有、由國家支配的老辦法執行,以致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在技術轉讓合同的簽訂和執行中遇到諸多矛盾和問題,影響了國防科研生產單位和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國防知識產權“軍轉民”困難重重。國家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產業化,但是卻對其中涉及到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沒有明確規定。
我國國防預算2017年超過1萬億元,同比增長7.0%。近10年來,中國國防費占GDP的比重平均約為1.3%,雖低于世界軍費開支占全球GDP2.4%的平均水平,但從增勢來看,預計未來幾年中國軍費將與GDP增速同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發展、保障國防安全以及武器裝備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將推動國防投入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軍民融合發展水平有待提高,貿易戰升級凸顯軍工價值,帶來投資機會
當前軍工行業的軍民融合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有一定差距,軍民融合合力尚未形成。
對軍民融合的定位和功能認識不統一。軍工集團和隸屬于軍工集團的軍工研究單位及地方政府,還沒有形成從國家安全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共同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觀念。從軍工行業的核心載體看,軍工集團對如何推進軍民融合尚未形成共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軍民融合向深度發展。
制約軍民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從軍民融合的市場主體看,不對等的地位導致民參軍之路艱難。軍工集團的國有資本屬性,使其具有體制黏性;而民營企業則在很多方面會面臨準入門檻過高的情況。
軍民雙方知識能力儲備無法滿足融合訴求。從軍工行業的核心載體看,軍工企業的既有能力與軍民融合的要求不匹配。雖然軍民兩用技術具有軍民兩用的性質,但是由于技術成果主要服務軍工企業,且軍用領域和民用領域對性能指標要求上的差異及在產品設計、試驗和生產標準上的差異,導致技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專有性,這些原因使得缺乏二次開發支持力度的軍民兩用技術更多滯留于軍工集團,而無法通過提升技術通用性而轉移到民用領域。
2016年1月,中央軍委印發《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是推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出的指導性意見。按照總體目標要求,2015年,重點組織實施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2016年,組織實施軍隊規模結構和作戰力量體系、院校、武警部隊改革,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2017年至2020年,對相關領域改革作進一步調整、優化和完善,持續推進各領域改革。
美國6月15日宣布將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稅,我國強勢回應后特朗普又指示對我國兩千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貿易談判前景急劇惡化,受此影響,國內投資市場大幅調整。在不明朗的國際形勢下,軍工行業作為國防建設和高端制造的支撐,核心價值越發突出。一方面,強大的國防實力是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在觸及國家核心利益時敢于回應的底氣所在,國防建設有望獲得持續的高額投入;另一方面,高端制造是我國實現產業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國家意志和國內廣闊的市場決定了產業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而軍工集團作為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等核心裝備的建設主體將充分受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