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83.7%
近日,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在會上說,2024年,我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83.7%,較2020年提高6.3個百分點;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繼續穩中向好,重點監控的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連續四年消除“不健康”狀態,不少海灣“顏值”提升、“氣質”改善,“水清灘凈、魚鷗翔集”逐步成為常態。
美麗海灣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在海洋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重要載體。
根據2024年印發的《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將重點建設海灣從50個擴大到110余個,并在廈門、秦皇島等7個沿海城市探索推進全域美麗海灣建設,推動美麗海灣建設擴面、提質、增效。
張志鋒說,截至目前,全國283個海灣中已有159個海灣出臺了美麗海灣具體建設方案。生態環境部在全國范圍內遴選確定了三批共31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總結凝練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創新經驗模式和做法。
在海洋執法方面,中國海警局執法部副部長鄭云說,中國海警局運用科技力量,促進海上執法模式的轉型升級。其中,“海陸空天”立體監管模式初見成效,定期推送衛星遙感疑點疑區,利用直升機、長航時無人機等開展執法飛行190余航次,發現問題線索160余條。上海海警局融合運用傾廢船舶監管、海域智能監控等平臺,對轄區內的傾廢船舶以及海纜保護區內的航行船舶實施動態監管;廣東海警局推廣應用便攜式海洋資源環境執法終端;山東海警局探索構建“行動控制、信息交互”人機協同模式,利用無人機等開展精準巡查,海域海島和海洋傾廢執法效率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十五五”時期是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關鍵階段。張志鋒說,“十五五”時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將更注重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提升,更注重公眾生活品質和環境安全保障,更注重制度機制創新和科技賦能等。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