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持續回暖,相關數據的26個省份中,23個省份保持正增長,16個省份超過全國8.7%的平均水平??
近期,高層密集發聲提振民營經濟,從國務院到國家部委,從中央到地方,從金融、財稅到工信等領域,新舉措不斷出臺。從業內獲悉,包括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等在內的宏觀部門,開始密集啟動對經濟運行尤其是民營企業經營情況的大規模摸底調研。提振實體將迎來最大力度政策推動,一大波為企業解困的實質性舉措仍在路上。
1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切實做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并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提出,中央財政對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降低擔保費率等成效明顯的地方給予獎補。
近期,銀保監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國工商聯等宏觀部門和組織的負責人密集表態,聚焦民營企業融資、稅負、營商、準入等環節中的痛點、難點,加大力度為企業解困、扶持企業發展。
地方層面,多地“真金白銀”出實招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難題。例如廣東省正式發布“民營經濟十條”,重點圍繞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新舉措。江蘇省推出28條為企業減負的政策措施,預計可為實體經濟企業降本減負600億元左右。
“本輪提振實體經濟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都較為罕見,充分反映了中央對振興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表示,總體來看,本輪政策呈現三個特點:一是聚焦實體經濟企業的痛點和難點,比如融資難融資貴、稅負負擔高、行政效率低等;二是聚焦實體經濟面臨的跨領域、跨市場、跨行業問題,綜合施策,形成政策合力,比如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從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多管齊下;三是注重增強政策預見性,通過及時采取對策,有利于提升政策的邊際效應。
“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在交通能源、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集中向民間資本推介了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前期工作具備一定基礎、投資回報機制明確的項目,進一步調動了民間投資積極性。”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表示,下一步,要積極向民營企業推介項目,鞏固民間投資良好增長勢頭,重點是抓長效、優服務、清障礙。
國辦近日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盡快在民航、鐵路、公路、油氣、電信等領域,落實一批高質量的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繼續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在核查清理后的PPP項目庫基礎上,加大對符合規定的PPP項目推進力度。
各地統計局及發改委數據顯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公布民間投資相關數據的26個省份中,23個省份保持正增長,16個省份跑贏全國8.7%的平均水平。在民間投資持續回暖的同時,多地新一輪面向民間資本的PPP項目已開啟,總投資額數千億元,且仍有省市不斷加入。
例如,深圳市11月8日舉行的促進民間投資PPP項目推介會上,向全社會公開推介涵蓋綜合交通、民生保障、生態環境三大領域的21個項目,總投資約為780億元。天津、廣西、江西、長沙、西安等地也于近日密集推介項目,總投資均達到數百億甚至上千億,項目涉及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供水、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吳琦表示,在本輪提振實體經濟行動中,扶持民企成為重點。其中,民企項目推介會非常有代表性,也是穩投資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民企與優質項目的對接與落地,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一方面降低民企在能源、交通、基建、環保等重點領域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重點解決制約民資的問題,比如優化營商環境,取消進入重點領域的附加條件,減稅降費,暢通投融資渠道等。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民間投資準入門檻有望進一步放寬,范圍和力度也將更大。
從業內獲悉,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等宏觀部門已開始密集啟動對經濟運行,尤其是民營企業經營情況的大規模摸底調研。提振實體將迎來最大力度政策推動,一大波為企業解困的實質性舉措仍在路上。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與地方積極采取措施,破除民間資本市場進入障礙,拓展民營企業增長空間,提升民營企業發展活力與盈利水平。一批優質PPP項目積極向民營企業開放,但落地難依然是困擾民企參與PPP項目的痛點之一,未來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他表示,隨著中央一系列明定位、清障礙、促投資、降成本措施的出臺,民間資本與民營企業家的信心趨于穩定,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民間資本將迎來新一輪改革發展機會,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民營企業發展活力將得到充分激發。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