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大降超40%!2023年生豬養殖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豬肉是中國人最常吃的肉類之一,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近年來,豬肉價格經歷了大起大落,給生豬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2023年生豬養殖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一、豬肉價格大降的原因
2023年,豬肉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的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25.8元/公斤,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41.5%。豬肉價格的大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生豬供應增加。受非洲豬瘟疫情、豬周期以及部分地區禁限養等因素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存欄及出欄數量大幅下降,導致豬肉供應緊張,價格飆升。為了恢復生豬產能,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財政補貼、優化區域布局、提高規模化水平、加強疫病防控等,促進了生豬生產的快速恢復。2021年,全國生豬存欄44922萬頭,同比增長10.51%;出欄67128萬頭,同比增長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全國生豬存欄規模和出欄規模均為43057萬頭。生豬供應的增加,使得豬肉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改變,價格出現了回落。
2.
豬肉需求減少。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餐飲業、旅游業等行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豬肉消費需求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受豬肉價格高位運行的影響,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習慣和偏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部分消費者轉向其他肉類或植物性蛋白的替代品,豬肉消費彈性降低。此外,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對豬肉的消費也有所節制,豬肉需求的增長速度放緩。
3.
其他肉類供應增加。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國家也加大了對其他肉類的生產和進口的支持力度。2021年,全國牛肉產量718萬噸,同比增長3.0%;羊肉產量525萬噸,同比增長2.0%;禽肉產量2443萬噸,同比增長2.6%。同時,國家也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增加肉類進口。2021年,我國進口豬肉460萬噸,同比增長14.6%;進口牛肉220萬噸,同比增長19.6%;進口羊肉12萬噸,同比增長7.1%。其他肉類的供應增加,也對豬肉價格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
綜上所述,豬肉價格大降的原因主要是供大于求,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逆轉。
二、生豬養殖業的現狀
豬肉價格的大降,對生豬養殖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方面,生豬養殖業的收入水平下降,養殖成本壓力增大,養殖利潤率下降,部分養殖戶和企業面臨虧損甚至退出的風險。另一方面,生豬養殖業的結構調整加快,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更加明顯,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疫病防控和環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生豬養殖業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具體來看,生豬養殖業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規模化程度持續提高。規模化養殖是提高生豬養殖效率、保障豬肉供應安全、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通過加大財政補貼、優化區域布局、提供土地、水電等基礎設施支持、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養殖戶和企業發展規模化養殖。2021年,全國規模化養殖
(母豬存欄>50頭)
的比重達到了74.9%。未來,國家仍將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作為推進現代生豬業的重要舉措。同時,規模化養殖企業積極探索具有競爭力的養殖模式,如以溫氏為代表的“公司+農戶”,以牧原為代表的“自繁自養工廠化養殖”。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引導下,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2.
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非洲豬瘟疫情是近年來生豬養殖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促使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國家通過加強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監督檢查、應急處置等措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同時,通過加大科技支撐、技術指導、培訓宣傳等措施,提高了養殖戶和企業的疫病防控意識和能力。此外,通過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和應用,為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我國非洲豬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
3.
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生豬養殖業是農業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生豬糞便和尿液等廢棄物如果不加處理,會造成水體、土壤和氣體的污染,影響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國家通過加強環境監管、推廣清潔能源、實施循環利用等措施,促進了生豬養殖業的綠色發展。同時,通過鼓勵和支持養殖戶和企業建設生豬糞便資源化利用設施,將生豬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料、沼氣、電力等,實現了生豬養殖業的低碳化、減排化、增效化。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生豬養殖業的環境影響逐步減輕。
4.
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智能化是提高生豬養殖業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加大科研投入、推廣智能設備、建設信息平臺、培育新型主體等措施,推動了生豬養殖業的智能化發展。同時,通過引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了生豬養殖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生豬養殖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三、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前景
豬肉價格的大降,雖然給生豬養殖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也為生豬養殖業的轉型升級、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提供了契機。從長遠來看,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廣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豬肉需求仍然旺盛。豬肉是中國人的主要肉類消費品,占據了肉類消費的半壁江山。隨著人口增長、收入提高、城鎮化進程等因素的推動,豬肉需求仍然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豬肉消費量將達到5800萬噸,到2030年,將達到6200萬噸。豬肉需求的旺盛,為生豬養殖業提供了穩定的市場保障。
2.
生豬養殖業仍然有潛力。生豬養殖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肉類消費需求,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飼料、獸藥、屠宰、加工、物流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的振興。生豬養殖業的發展,還可以提高農民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增強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仍然有著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
生豬養殖業仍然有優勢。生豬養殖業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我國擁有豐富的生豬品種資源,如二元雜交豬、長白豬、杜洛克豬等,具有較高的生產性能和適應性。我國還擁有廣闊的生豬養殖區域,如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等,具有較好的自然條件和市場條件。我國還擁有眾多的生豬養殖主體,如農戶、合作社、企業等,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仍然有著堅實的物質和人力基礎。
綜上所述,豬肉價格的大降,是生豬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現象,不會改變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只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質量為核心,以效益為目標,生豬養殖業就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肉類供應,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做出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