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普華:政策推動博物館運營進入文創時代
對于每一個城市而言,博物館既是地域名片,同時也是地方獨一無二的文化IP。近兩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促進文保單位進行文創開發、推動“文物活起來”的背景下,對傳統文化優質IP資源覬覦已久的互聯網巨頭們,在完成游戲、動漫、影視等行業的IP布局后,終于把觸角伸到文博行業。
2014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2015年3月20日,《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并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這為博物館發展文創產品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將文創產品發展推入了“快車道”。
2016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法規密集出臺,鼓勵文博創意產業發展。2016年3月《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倡導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在經營管理上,鼓勵“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隨后,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先后確定或備案了154家試點單位,鼓勵試點單位探索通過博物館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等方式投資設立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
2016年也因此被認為是博物館IP運營元年,也意味著文化創意產業在政策和實踐層面正式成為博物館的“標配”,博物館運營全面進入文創時代。
2017年2月,國家文物局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更是提出了2020年發展目標:打造5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建成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
各地博物館的文創迎來快速發展期
在政策支持和資本推動下,國內博物館的文創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地博物館的文創開發從“萌萌噠”的衍生品向文博IP轉型。
——故宮博物院“超級大IP”,2017年文創銷售額超15億
以故宮博物院為例,作為博物館的“超級IP”,截至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8683種,其中在2013-2015年期間,故宮博物院研發的文化創意產品累計1273種。與此同時,故宮的文創收入也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0億元。
另外,根據故宮博物院文創部公開的最新數據,2017年故宮文創部線下收入近1億元,線上淘寶網店收入近5000萬,2017年文創產品總銷售收入為1.4億,較2016年增長26.7%。
除了文創事業部,故宮博物院也有其他部門做文創產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共有萬余種,2017年為故宮帶來15億元收入。
——2017年上海全市博物館文創產品收入近5000萬
根據《2017上海市博物館年報》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市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總數超過1.2萬種,2017年新開發文創產品1085種,文創產品年銷售額4921.84萬元。其中,僅上海博物館就實現了3862萬元銷售額,尤其是上海博物館配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設計開發的文創產品成為年度熱點。
——數十家地方博物館網上售賣文創產品
除北、上之外,許多省市也在相繼出臺了具體的落地政策,其中江蘇、陜西、浙江、重慶、甘肅、廣東、廣西、河北、黑龍江、內蒙古、四川等省市尤為突出。蘇博、四川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數十家博物館均上線官方店鋪。
其中,蘇州博物館2017年度承接參觀游客超過200萬人次,文創產品銷售超過1000萬元;中國國家博物館根據國博文物元素開發的文創產品有三千余款,國博館屬企業累計實現收入約3億元,國內市場上帶有國博文物元素的文創產品總市值累計超過30億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已推出4000余種文創產品,近幾年文創產品每年都能創造近10億新臺幣的收入。2018年1月份院方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劃”建設完成后,門票與文創入分別預期成長3.8億及5.6億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