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的發展與利用是必然的
隨著“建設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戰略的深入推進,“十三五”期間,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隨著我國海洋能核心及關鍵共性技術的解決,海洋能開發利用裝備制造必將成長為對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構建我國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海洋能是一種蘊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和鹽差能。近年來,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沿海及海島經濟社會發展為海洋能發展提供了穩定而廣泛的市場需求。
海洋能利用現狀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中國大陸沿岸和海島附近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海洋能資源,總蘊藏量約為8億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中國海洋能的現代開發利用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海洋能的開發利用有了較大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和開發基礎。經過不斷努力,中國海洋能發電產業穩步增長。近年來,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
海洋能開發技術發展的總趨勢
1、規模大型化。海洋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著眼點是用海洋能發電解決海島居民的生活及工農業用電問題。其關鍵是電站的發電能力要提高,這就要求電站的規模大型化,對發電技術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從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溫差能等發電技術看,電站向著大規模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2、產品商用化。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業已注意到海洋能發電技術的潛在市場。因為常規能源使用壽命是有限的,為了今后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開發新能源。沿海發展中國家的海洋能資源較豐富,是一個強大的技術輸出市場。
3、用途綜合化。海洋能發電在經濟上與常規能源比較,成本還是較高。為了提高競爭力,必須降低發電成本。這不僅要求發電技術必須進一步改進,而且要走綜合開發利用之路,如潮汐發電與海水養殖和旅游業相結合;海洋溫差發電與淡水生產、海水養殖和深海采礦相結合;波能發電與建造防波堤相結合。這是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
海洋能發展前景
我國開展可再生海洋能資源的開發已有50多年,盡管規模上與火電相比還微不足道,但卻符合我國能源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化石能源逐漸枯竭和其利用中生產的嚴重環境污染的情況下,海洋能的開發與利用有其存在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從長遠社會效益來看,這一產業還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創造越來越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給新能源的開發一定的傾斜政策。從發展的角度看,每一種類型的海洋能資源都超過全國裝機容量的幾倍,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