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洞察:當前我國電力行業發展形勢與挑戰?
電力發展清潔化、智能化、國際化、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一是電源結構清潔化。一方面,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將明顯提高。我國生態和環保約束持續趨緊,電力結構清潔化調整步伐必將進一步加快。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將超過40%。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增量將超過歐盟和美國之和。另一方面,煤電清潔利用率將不斷提升。過去十年,我國煤電排放績效大幅下降,隨著嚴控煤電發展規模、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實施靈活性改造工作的推進,煤電清潔利用率還將繼續提升。
二是電力系統智能化。一方面,電力系統智能化是清潔綠色安全高效發展的客觀要求,要實現集中和分布式供應并舉,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發電協同,增強調峰能力建設,提升負荷側響應水平,建設高效智能電力系統成為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先進信息技術為電力系統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電力工業深度融合,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等領域技術快速突破,分布式智能供應系統將得到廣泛應用。
三是電力發展國際化。首先,能源電力領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陣地,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能源電力海外投資、建設項目持續增加,全方位、多領域的電力對外開放格局更加明晰。其次,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國際化步伐持續加快,在歐、美、亞、非、拉各洲開展了包括電力項目、金融業務等多種國際業務的深入合作,不斷拓寬海外業務模式。第三,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為電力國際合作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資源稟賦的差異性,決定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顯著的經濟性和競爭力,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
四是體制機制市場化。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從發電、輸電、配電、售電、用戶等多領域全面推進,多模式多層次試點格局已經形成。大用戶直購電、跨省跨區競價交易、售電側零售交易初具規模,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日益提升。隨著市場主體逐漸成熟,發電、售電側將形成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交易格局,新興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涌現,正在引領電力工業發展的新方向。
電力發展面臨一系列挑戰
一是電源與電網、交流與直流、煤電與清潔能源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逆向分布,“有電送不出、有網無電送”的問題同時存在;電網“強直弱交”問題突出,特高壓交流發展相對滯后。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快速增長,系統調峰能力難以滿足新能源發展的需要。
二是電源結構調整、電力市場建設、資源利用效率不充分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新能源開發與市場不匹配,建設周期與電網不同步,“三北”地區供熱機組比重高,東北、西北地區靈活調峰電源比例低;電力市場交易機制還不完善,市場不規范行為缺乏有效監管,失信懲戒機制需要完善。“棄水、棄風、棄光”問題依然嚴峻,棄核時有發生。
三是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從發電側來看,電煤價格持續高位,大幅推高煤電企業發電成本。
四是電力安全生產壓力增大。特高壓工程集中投產,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形態及運行特性發生重大變化,對系統支撐能力、轉移能力、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類自然災害頻發,保障電力系統安全更為艱巨,發生大面積停電風險始終存在。
電力低碳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碳交易倒逼電力企業提質增效
火電企業將全面進入“按證排污”新階段?;痣娖髽I環保責任更加清晰、環保重點更加明確,環保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煤電企業將繼續推進超低排放建設與改造。
電力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綠色低碳創新轉型步伐加快
加快推進清潔高效發電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以高溫材料為重點,加快攻關700℃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推進自主知識產權6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CFB發電技術示范;加快燃煤與生物質耦合發電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實踐世界最先進的燃煤發電除塵、脫硫、脫硝和節能、節水、節地等技術;研究碳捕捉與封存(CCS)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適時開展應用示范。
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市場秩序更加公平規范
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重點是“兩擴圍、五明確、一糾偏”。即:擴大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范圍和電力領域的混改試點范圍;明確配電區域劃分辦法、明確增量配電網價格機制、明確公共電網向增量配電網項目公平開放、明確必須通過市場化競爭方式確定項目業主、明確對增量配電網項目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及時糾正改革中出現的偏差。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