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餐飲行業發展趨勢及現狀分析
根據中金普華的數據,2023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1萬億元,同比增長8.5%,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水平。其中,正餐市場規模將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7.8%,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60.8%;快餐市場規模將達到1.1萬億元,同比增長9.7%,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21.6%;飲品市場規模將達到0.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11.8%;其他市場規模將達到0.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5.9%。
從餐飲行業的市場結構來看,中式餐飲仍然占據主導地位,2023年中式餐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1萬億元,同比增長8.2%,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80.4%。其中,川菜、粵菜、江浙菜、湘菜、魯菜等傳統菜系仍然是中式餐飲的主流,占中式餐飲市場規模的60%左右;火鍋、燒烤、小吃、快餐等特色餐飲也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占中式餐飲市場規模的30%左右;新興菜系如本幫菜、東北菜、西北菜、云貴菜等也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占中式餐飲市場規模的10%左右。西式餐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15.7%。
其中,西餐、日餐、韓餐、東南亞餐等國際化餐飲占西式餐飲市場規模的70%左右;漢堡、披薩、炸雞等快餐占西式餐飲市場規模的20%左右;咖啡、甜品、冰淇淋等飲品占西式餐飲市場規模的10%左右。其他餐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0.2萬億元,同比增長9.2%,占餐飲市場總規模的3.9%。其中,素食、養生餐、私房菜、酒吧等細分領域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占其他餐飲市場規模的80%左右;預制菜、半成品菜、外賣菜等新型餐飲形式也有較快的發展勢頭,占其他餐飲市場規模的20%左右。
餐飲行業競爭格局日趨激烈,品牌化和連鎖化趨勢明顯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2022年,全國餐飲企業數量為1221.7萬家,同比增長2.9%;餐飲從業人員數量為3588.5萬人,同比增長3.1%。餐飲行業的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征,競爭十分激烈。同時,餐飲行業也在加快品牌化和連鎖化的進程,提高市場集中度和競爭力。2022年,全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總數為4.3萬家,同比增長6.2%;營業收入為1.1萬億元,同比增長8.7%。連鎖餐飲企業通過統一的品牌、標準、管理、服務等,提升了消費者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增強了市場影響力和忠誠度。
從連鎖餐飲企業的類型來看,2022年,直營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數量占比為29.1%,營業收入占比為38.4%;加盟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數量占比為58.7%,營業收入占比為46.4%;聯營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數量占比為12.2%,營業收入占比為15.2%5。直營型連鎖餐飲企業具有較強的品牌控制力和質量保障力,但也面臨著較高的經營成本和風險;加盟型連鎖餐飲企業具有較快的擴張速度和較低的經營成本,但也存在著品牌管理和服務質量的不穩定性;聯營型連鎖餐飲企業具有較好的協同效應和靈活性,但也需要處理好各方的利益關系和協調問題。
餐飲行業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涌現,數字化和智能化趨勢顯著
餐飲行業在應對疫情沖擊和市場變化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提高行業的效率和品質,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餐飲行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預制菜的發展。預制菜是指將食材經過初步加工,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工藝,制成半成品或成品,便于儲存、運輸和再加工的菜品。預制菜具有節省時間、降低成本、保證質量、提高效率等優點,受到了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2022年,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了2000億元,同比增長30%。預制菜的發展,不僅促進了餐飲行業的產業鏈升級,也為餐飲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和創新空間。
- 外賣平臺的壯大。外賣平臺是指通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為消費者提供餐飲訂餐、配送、支付等一站式服務的平臺。外賣平臺具有便捷、快速、多樣的特點,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外賣平臺成為了餐飲行業的重要支撐。2022年,外賣平臺的用戶規模達到了5.9億人,同比增長14.8%;交易規模達到了7760億元,同比增長29.2%。外賣平臺的壯大,不僅拓展了餐飲行業的市場空間,也促進了餐飲行業的服務創新。
餐飲行業服務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線上線下融合是指通過互聯網或移動終端,將餐飲企業的線下實體店與線上電商平臺、社交媒體、數字支付等相結合,實現餐飲服務的全方位覆蓋和優化。線上線下融合具有擴大市場覆蓋范圍、提高客戶粘性、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營收渠道等優點,受到了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2022年,線上線下融合餐飲市場規模達到了1.5萬億元,同比增長35%。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不僅促進了餐飲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也為餐飲行業提供了新的業態和模式。
- 新零售的崛起。新零售是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將餐飲企業的生產、流通、銷售、服務等環節進行深度整合,實現餐飲服務的個性化、智能化、便捷化。新零售具有提升消費體驗、增強消費參與、優化消費決策等優點,受到了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追捧。2022年,新零售餐飲市場規模達到了8000億元,同比增長40%。新零售的崛起,不僅推動了餐飲行業的創新和變革,也為餐飲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餐飲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餐飲行業面臨的機遇
- 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激勵。國家將餐飲行業作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穩定就業的重要領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關于進一步促進餐飲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于支持餐飲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鼓勵餐飲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的指導意見》等,旨在優化餐飲行業的發展環境,降低餐飲行業的經營成本,擴大餐飲行業的發展空間,提高餐飲行業的發展質量,促進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
- 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恢復,特別是居民消費的需求釋放,將帶動餐飲行業的需求增長,尤其是對中高端、特色、創新等餐飲服務的需求增長。
- 國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政策,將促進餐飲行業的文化建設,尤其是對中華老字號、地方美食、民族風味等餐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將有利于餐飲行業的文化傳承和創新。
餐飲行業面臨的挑戰
- 餐飲行業的競爭壓力。餐飲行業具有低門檻、高流動性、多元化等特點,是市場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隨著餐飲行業的品牌化、連鎖化、新零售化等趨勢的加速,餐飲行業的競爭格局日趨激烈,對餐飲企業的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餐飲行業的成本壓力。餐飲行業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稅費成本等,這些成本都受到市場供求、政策調控、行業競爭等多方面的影響,難以有效控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餐飲行業的收入大幅下降,而成本卻沒有相應降低,導致餐飲行業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餐飲行業的發展建議
餐飲行業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行業,也是一個面臨機遇和挑戰的行業。為了促進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本報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 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提升餐飲服務的品質和滿意度。應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不斷創新和優化餐飲產品和服務,提高餐飲的口味、營養、衛生、安全等水平,增加餐飲的附加值和吸引力。同時,應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收集和分析消費者的反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改進餐飲服務,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和口碑。
- 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提升餐飲行業的競爭力和效益。應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動餐飲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新零售化,提高餐飲行業的效率和品質,降低餐飲行業的成本和風險。同時,應充分發揮餐飲行業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優勢,打造餐飲品牌和餐飲文化,提升餐飲行業的影響力和價值。
結語
餐飲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需求。餐飲行業的發展水平和質量,不僅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幸福,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品位。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餐飲行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經營困難加劇,行業整體呈現低迷態勢。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內經濟逐步復蘇,餐飲行業也開始回歸正軌,市場活力逐漸恢復。2023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為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為6230億元,同比增長23.5%。
餐飲行業面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恢復、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激勵、國家戰略的推動和促進等機遇,也面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成本壓力的增大、安全風險和環境壓力等挑戰。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