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歷程及行業政策分析
乳制品是指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輔料,使用法律法規及其標準規定所要求的條件,經加工制成的各種食品。
行業發展歷程
成長期(1949-1998年)
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奶牛數量僅有12萬頭、產奶量20萬噸、乳制品0.1萬噸,行業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牛奶消費開始普及,乳制品行業逐漸形成產業化。
快速發展期(1999-2008年)
1999年起,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進入“黃金十年”,人民對乳制品的需求出現極大地提升,其中主要細分領域液態乳市場以年均60%的增長速度保持快速增長,中國乳制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此階段乳制品行業的產品種類仍然較單一,且市場出現價格競爭現象,導致乳制品企業競相壓低生鮮乳收購價格,但與此同時行業制訂的收奶標準卻在不斷提升,致使生鮮乳的收購質量不斷下降:
引發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的爆發,包括“大頭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
恢復期(2009年-至今)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國政府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法規以規范乳制品行業,農業部、衛生局等監督管理部門也加大力度對中國各類乳制品進行嚴格的全面檢查,2009年至今,中國農業部堅持持續對生鮮奶監測三聚氰胺指標,每年組織全國42家質檢中心對全國奶站進行兩次全覆蓋監測,累計達19萬批次,連續9年抽檢合格率100%。此階段中國乳制品企業開始關注產業鏈的均衡發展,包括加大奶源投入力度、推廣規?;B殖等,同時,伴居民收入的提高及電商平臺的興起,居民對乳制品的需求趨向多樣化、高端化乳制品企業也愈加注重營銷渠道的建設,未來全產業鏈的均衡發展將引領乳制品行業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
行業政策
國家標準委、工信部、商務部發布《加強消費品標準化建設行動方案》:提出健全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等四個總體目標、提升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水平等六項主要任務,以及食品及相關產品等九大領域,助力構建更為完善的食品等消費品安全標準規范。
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鼓勵龍頭企業加強與鏈上配套中小企業協同配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質量管理水平,發揮質量標準品牌的牽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完善管理、提質增效,加快向專精特新邁進。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發布《2023年黑龍江省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采取“先配后補”的方式,鼓勵規模奶牛養殖場使用優質的奶牛冷凍精液,改善奶牛的遺傳品質,提升生鮮乳產品和質量。在政府相關機構驗收合格后兌現財政補貼。
國家標準委等11個部門發布《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等發展需求,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
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
根據智研咨詢的數據,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有望突破8300億元。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乳制品的需求量逐年攀升。2023年中國牛奶產量達4196.65萬噸,同比增長6.7%,顯示出行業生產的強勁增長?。此外,乳制品的多樣化發展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營養、便捷等不同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擴張?。
行業現狀和競爭格局
目前,乳制品行業的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伊利股份、光明乳業、蒙牛乳業、三元股份等。這些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各異,但整體上呈現出競爭激烈的態勢。部分企業通過戰略性收縮以保利潤,而一些低溫奶龍頭企業也在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此外,乳制品行業的產業鏈較長,涉及飼草飼料、奶牛養殖、乳制品加工等多個環節,各環節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協同作用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乳制品行業將繼續向多元化、高品質方向發展。新技術的應用,如智能牧場管理和精準飼喂技術,將進一步提升奶源質量和產量。同時,乳制品的多樣化發展將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健康需求。此外,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融合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和多種選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