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農業農村部:我國“賣奶難”與乳制品大量進口現象并存】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25日表示,近年來大包粉等進口乳制品完稅后的價格仍大幅低于國內乳制品的生產成本,導致進口大包粉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出現國內“賣奶難”與大量進口乳制品并存的現象。于康震提出,要加快國內奶牛養殖節本增效提質,增強競爭力,練好內功,這是根本;制定政策,加強大包粉、還原奶使用等管理;支持國內更多以生鮮乳為主要原料生產乳制品。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居民的膳食結構也在不斷改善。居民飲食消費由原本的解快溫飽向如今更科學營養的方向轉變,而牛奶消費增加是膳食結構優化升級中重要一環。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成人每天攝人奶及奶制品300g,而城鄉居民2014年奶及奶制品消費量僅分別為38g與15g。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奶制品消費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據中金普華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全年數據進入統計范圍的企業有611家,比2016年減少16家。2016年末,中國規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627家,比2008年減少100余家,銷售額排名前15位的乳制品加工企業銷售額為1,794億元,約占全國銷售總額的53.9%。
乳制品工業是重要的民生工業,乳制品加工屬于牧產品加工行業,系國家鼓勵類產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乳制品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營養品食用。因此,乳制品行業的總收入也不斷增加,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得到提高。
2017年全年數據進入統計范圍的企業有611家,其中虧損企業110家,虧損比例18.00%;2017年全國乳品加工業銷售收入3590.41億元,同比增長6.77%,利潤總額244.87億元,同比減少3.27%。六年來我國乳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從2469.93億元增長至3590.41億元,增長了45.36%,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77%。
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4月,全國乳制品產量216.2萬噸,同比增長7%;2018年1-4月全國乳制品產量841.6萬噸,同比增長8.2%。預計2018年我國乳制品產量將達到3077.9萬噸,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65%。
乳制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近年來,乳品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新品類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升級。2017年乳酸菌飲料和酸奶細分市場的零售額合計同比增速為15.6%,并繼續保持較快增速。隨著乳品市場的不斷細分以及細分市場消費規模的逐步擴大,新增品類將帶動整體乳品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國內乳業已進入品質升級和創新發展新階段。
整個乳制品消費結構中,液態奶和奶粉的占比較高。2012年至2016年,經過快速增長之后,我國液態奶和奶粉的消費量趨于穩定狀態。中國液態奶消費結構中,巴氏殺菌乳占10%,超高溫滅菌乳占40.6%,發酵乳占21.3%,調制乳占28.1%。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巴氏殺菌乳占液態奶消費總量的80%以上,我國僅為10%,相對偏低。未來,我國消費升級和消費結構的優化也將為乳制品加工企業在低溫領域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區域性乳企相比全國性乳企,專注于特定區域的渠道和消費者口感需求,在低溫領域形成較為顯著的本地品牌優勢。未來借助消費者驅動,區域性乳企在低溫領域的發力,具備長期高速可持續性增長潛力。
2、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持續高速增長。隨著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在膳食結構上減少了糧油消費量,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其他食品消費量。乳制品消費量增速遠高于蛋類、水產品和瓜果類的增速,已逐漸成為農村居民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達8.1%,高于城鎮居民2.2個百分點,有效帶動了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乳品消費增長。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8%,明顯高于一二線城市同類產品零售額增速,成為拉動乳品消費規模增長的新引擎。
3、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乳制品行業市場會不斷擴大并趨于成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乳制品消費最大的潛在市場。同時也將刺激中國乳制品產量進一步提高。從近幾年乳制品產量情況來看,除2014年產量呈負增長之外,其余年份都呈正增長態勢。其中,2017年我國乳制品產量達2935萬噸,累計增長4.2%。預計2018年我國乳制品產量將達到3077.9萬噸,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65%。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