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項目基本情況
本項目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研制高精高效數控滾齒機、車齒機、磨齒機、強力珩齒機等核心設備,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床實現進口替代。根據智能齒輪裝備達產配置要求,配套相關關鍵工序和關鍵傳動零部件及高檔刀具的加工設備,保障新研發裝備及現有裝備配套能力的提升,疏通產能瓶頸,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研發裝備的產業化,解決高端汽車變速器齒輪零件制造的“卡脖子”難題,提升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水平。項目與公司主機引領的“5221”戰略高度契合,在實現公司穩步效益提升的同時,把秦川集團打造成為我國高端制造裝備制造龍頭企業。
本項目總投資估算為 30,220.00 萬元,其中設備購置費 21,265.00 萬元,廠房改造及設備安裝 1,575.00 萬元,信息化 2,000.00 萬元,研發費用 2,000.00 萬元,預備費 3,380.00 萬元。項目資金來源為募集資金,前期使用自有資金投入,待募集資金到位后置換前期自有資金。
2、項目實施背景及建設必要性
(1)項目背景
齒輪是汽車行業主要的基礎傳動元件,通常每輛汽車中有 18-30 個齒部,齒輪的質量直接影響汽車的噪聲、平穩性及使用壽命。齒輪、軸作為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核心部件,其齒輪的加工機床存在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點,精度要求 cpk≥1.67,傳統的加工機床根本無法滿足變速器的設計要求。當前,齒輪行業正面臨著向高端產品發展,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秦川機床近年陸續研制 YKS7225 磨齒機等高效高精度齒輪加工機床,機床總體性能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個別性能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此背景下,秦川機床依托陜西良好的技術資源、行業聚焦和產業成長環境,推進企業各類主導系列產品技術升級換代的發展步伐與產品市場在社會應用領域將持續擴大,加快提升與擴展高端高精高效數控齒輪機床市場規模,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開拓創新的意義和良好市場前景。
(2)項目建設必要性
①本項目是落實國家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要
裝備制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標志,被稱為“國家的脊梁”。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精、高效、高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著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 20 世紀 80 年代以后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制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因此,建設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正是落實制造強國戰略政策,推動我國高端高檔高效裝備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
②項目實施是促使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需要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兩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信息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再相互獨立進行,不再是單方的帶動和促進關系,而是兩者在技術、產品、管理等各個層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業電子、工業軟件、工業信息服務業等新產業。作為中國工業化的脊梁,裝備制造企業大多還處在從傳統工業化向現代產業化轉型的歷史階段,產業升級不僅表現在設備、工藝技術的提升,更體現在以“兩化融合”為核心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之路一定要走“兩化融合”之路。本項目既將電子信息技術或產品(數控系統)滲透到機床產品中,增加了機床產品的技術含量,又實施了信息化辦公提升改造,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項目的實施將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③項目實施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齒輪行業正面臨著向高端產品發展,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國產齒輪機床加工的精度在國標 5 級左右,CPK 值普遍在 1.33 左右,精度保持性5 年左右;相比國外同類產品的 CPK 值≥1.67,加工精度國標 4 級以上,精度保持性 8 年以上的指標差距較大。汽車變速器齒輪最大的技術門檻在制齒過程的工藝保障能力和熱后的精加工水平,工藝過程需要較大設備投入,包括車齒、滾齒、磨齒、珩齒等設備,秦川機床通過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數控裝備并實現產業化,打破國際市場技術壟斷,實現滾齒機、車齒機、磨齒機、珩齒機等進口替代,在汽車高端變速器產業中實現國產裝備示范應用驗證,大力提升高端變速器國產主機應用水平,提升自主品牌高端裝備制造中的影響力,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因此,本項目建設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促進企業發展的需要。
3、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本項目是在重點領域中的智能制造裝備行業轉型升級,從而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符合《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 2025>的通知》《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工業穩增長促投資 21 條措施的通知》《寶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相關政策要求。本項目建設有助于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動技術創新,有助于產業轉型升級。
(2)技術可行性
依托公司的加工、裝配車間和 193 臺各種關鍵加工設備,團隊研發的精密、高效、齒輪磨床數控化率達 100%,占據了國內 60%以上的市場份額。公司通過戰略性跨國并購,形成了齒輪磨床、專用磨床、外圓磨床、龍門式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高速滾齒機、拉削工藝及設備、專用機床、精密齒輪(齒輪箱)等核心技術和產品結構,是世界上齒輪磨床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產量最高的精密機床制造企業,具備向用戶提供從圖紙到工件的全套工藝設備解決方案的能力,形成了獨有的“精密、復合、特種、大型”產品定位優勢,從而能夠進軍全球精密機床產業鏈的中高端。多年來,公司憑借三精(精密加工、精密裝配、精密檢測)優勢,先后開發了 300 多項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未來,公司將引進更多專業的、經驗豐富的研發及生產相關技術人才,繼續加大智能齒輪裝備研發建設投入,持續開展相關研發活動,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3)經驗可行性
秦川機床擁有一支有 120 余人的齒輪加工機床研發團隊,其中包含“三秦學者”1 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 人,正高級工程師 6 人,高工 28 人,碩士 26人,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新能源汽車齒輪加工裝備創新團隊。團隊開發出了一批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的齒輪機床高新技術產品,擁有圓柱齒輪、圓錐齒輪機床和檢測機床的成套制造能力,為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的落實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4、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
項目名稱:高端智能齒輪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
項目類型:新建項目
項目實施主體: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
項目實施地點:項目擬建于陜西省寶雞市姜譚路 22 號
項目建設期:3.5 年
項目建設主要內容:根據智能高端高精高效數控齒輪機床產能配置要求,配套相關關鍵工序加工設備,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研制高精高效數控滾齒機、車齒機、磨齒機、強力珩齒機等核心設備,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床實現進口替代。項目建成后,以年產 180 臺新型高效齒輪加工機床能力為目標,實現秦川集團研發的高精高效數控滾齒機、車齒機、磨齒機、珩齒機等機床的產業化,達產后年產值為 49,000 萬元。
5、項目建設用地情況
本項目擬建于陜西省寶雞市姜譚路 22 號秦川機床現有廠區內,公司已取得項目建設用地的不動產權證。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