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產業洞察 2023-10-27 07:59:33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汽車零部件是汽車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汽車零部件的質量、技術和成本直接影響著整車的性能、安全和競爭力。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2023年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進行分析: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
根據中金普華研究院的統計及預測,2020 年我國汽車 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為 4.1 萬億元,同比下降 3.7%;2021 年雖然產能受缺芯影響較大,但預計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依然可達 4.6 萬億元。預計2023年,隨著疫情及芯片供給的 逐步緩解,行業將迎來復蘇,我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將達到5.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8%。
從細分市場來看,動力總成、底盤系統、電子電器和內外飾件是汽車零部件的四大類別,占據了整個行業的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動力總成是最大的細分市場,2020年銷售收入約為1.2萬億元,占比29%;底盤系統次之,銷售收入約為1萬億元,占比24%;電子電器和內外飾件分別為0.9萬億元和0.8萬億元,各占比22%和19%。預計2023年,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電子電器和內外飾件將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0.5%和9.8%,而動力總成和底盤系統將保持較低的增長水平,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2%和6.1%。
二、競爭格局與變化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整車廠為核心、以零部件供應商為支撐的金字塔形多層級配套供應體系。一級供應商提供的產品一般為總成件,二級供應商提供產品為一般部件,三級供應商提供產品為一般零件。目前,我國有超過10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主要集中在二、三級陣營。根據中國汽車報發布的“2021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百強企業的銷售收入總額為1.8萬億元,占整個行業銷售收入的40%左右。可以看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呈現出頭部集中、尾部分散的特征。
從企業類型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可以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類。其中,民營企業數量最多,占比超過80%,但規模相對較小;國有企業數量較少,但規模較大,多為整車廠的下屬企業或與整車廠有合資合作關系的企業;外資企業數量也較少,但規模也較大,多為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或與國內企業的合資合作企業。從競爭力來看,外資企業在技術、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占據了高端市場的主導地位;國有企業依靠與整車廠的穩定合作關系,占據了中端市場的較大份額;民營企業則主要依靠低成本、靈活機動等優勢,在低端市場和細分領域有一定的競爭力。
隨著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外資企業通過并購、擴張等方式,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技術領域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合資合作及技術人才引進,持續加強技術攻關和創新體系建設,在部分領域核心技術逐步實現突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已具備乘用車及商用車零部件系統的產業化能力,并實現產品的全面覆蓋。此外,國內企業還通過海外并購、跨境合作等方式,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
三、發展趨勢與前景
未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更加激烈殘酷的競爭格局。為了適應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和機遇:
(1)電動化: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持和消費者對環保出行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800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20%左右。這將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電動化將帶來新的產品需求和市場空間,如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電動化也將導致傳統零部件的需求下降或消失,如發動機、變速箱、排氣系統等。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定位,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技術路線,抓住電動化帶來的機遇。
(2)智能化: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75%左右。這將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一方面,智能化將帶來新的技術需求和創新空間,如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塊、人機交互等智能零部件;另一方面,智能化也將導致汽車零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提升,如自動駕駛、遠程控制、車聯網等智能功能。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抓住智能化帶來的機遇。
(3)輕量化:隨著國家對汽車節能減排的要求不斷提高和消費者對汽車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輕量化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汽車平均重量將降低10%左右。這將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輕量化將帶來新的材料需求和應用領域,如鋁合金、碳纖維、鎂合金等輕量化材料;另一方面,輕量化也將帶來新的設計理念和工藝方法,如拓撲優化、多功能集成、模塊化組裝等輕量化設計。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加強材料開發和應用能力,抓住輕量化帶來的機遇。
總之,2023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風險。為了適應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在產品質量、品牌形象、市場拓展等方面做好準備和布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
根據中金普華研究院的統計及預測,2020 年我國汽車 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為 4.1 萬億元,同比下降 3.7%;2021 年雖然產能受缺芯影響較大,但預計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依然可達 4.6 萬億元。預計2023年,隨著疫情及芯片供給的 逐步緩解,行業將迎來復蘇,我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將達到5.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8%。
從細分市場來看,動力總成、底盤系統、電子電器和內外飾件是汽車零部件的四大類別,占據了整個行業的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動力總成是最大的細分市場,2020年銷售收入約為1.2萬億元,占比29%;底盤系統次之,銷售收入約為1萬億元,占比24%;電子電器和內外飾件分別為0.9萬億元和0.8萬億元,各占比22%和19%。預計2023年,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電子電器和內外飾件將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0.5%和9.8%,而動力總成和底盤系統將保持較低的增長水平,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2%和6.1%。
二、競爭格局與變化
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整車廠為核心、以零部件供應商為支撐的金字塔形多層級配套供應體系。一級供應商提供的產品一般為總成件,二級供應商提供產品為一般部件,三級供應商提供產品為一般零件。目前,我國有超過10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主要集中在二、三級陣營。根據中國汽車報發布的“2021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百強企業的銷售收入總額為1.8萬億元,占整個行業銷售收入的40%左右。可以看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呈現出頭部集中、尾部分散的特征。
從企業類型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可以分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類。其中,民營企業數量最多,占比超過80%,但規模相對較小;國有企業數量較少,但規模較大,多為整車廠的下屬企業或與整車廠有合資合作關系的企業;外資企業數量也較少,但規模也較大,多為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或與國內企業的合資合作企業。從競爭力來看,外資企業在技術、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占據了高端市場的主導地位;國有企業依靠與整車廠的穩定合作關系,占據了中端市場的較大份額;民營企業則主要依靠低成本、靈活機動等優勢,在低端市場和細分領域有一定的競爭力。
隨著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外資企業通過并購、擴張等方式,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技術領域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合資合作及技術人才引進,持續加強技術攻關和創新體系建設,在部分領域核心技術逐步實現突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已具備乘用車及商用車零部件系統的產業化能力,并實現產品的全面覆蓋。此外,國內企業還通過海外并購、跨境合作等方式,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
三、發展趨勢與前景
未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更加激烈殘酷的競爭格局。為了適應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和機遇:
(1)電動化: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持和消費者對環保出行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800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20%左右。這將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電動化將帶來新的產品需求和市場空間,如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電動化也將導致傳統零部件的需求下降或消失,如發動機、變速箱、排氣系統等。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定位,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技術路線,抓住電動化帶來的機遇。
(2)智能化: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75%左右。這將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一方面,智能化將帶來新的技術需求和創新空間,如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塊、人機交互等智能零部件;另一方面,智能化也將導致汽車零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提升,如自動駕駛、遠程控制、車聯網等智能功能。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抓住智能化帶來的機遇。
(3)輕量化:隨著國家對汽車節能減排的要求不斷提高和消費者對汽車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輕量化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汽車平均重量將降低10%左右。這將對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輕量化將帶來新的材料需求和應用領域,如鋁合金、碳纖維、鎂合金等輕量化材料;另一方面,輕量化也將帶來新的設計理念和工藝方法,如拓撲優化、多功能集成、模塊化組裝等輕量化設計。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加強材料開發和應用能力,抓住輕量化帶來的機遇。
總之,2023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風險。為了適應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在產品質量、品牌形象、市場拓展等方面做好準備和布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